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裴圣愚 余扬:鄂西北少数民族“流移迁”现状调查(3)


    四、讨论
    通过对鄂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流移迁”现状的调查,可以看到,西北少数民族流入人口《民族论“进城”是主动的跨区域的流动,主要问题是解决流入人口内部组织导致的关系脱嵌;少数民族水利移民村“搬家”是被动的区域内流动,主要问题是如何将移植而来的社区内外部环境进行再造;城市少数民族拆迁社区“上楼”是主被动相结合的城市内流动,主要问题是如何消除民族身份带给社区重构的负面影响。应对少数民族“流移迁”过程中的挑战,需要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政府角度应提高民族事务治理水平,改善民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通过对少数民族“流移迁”现象的社区支持来实现共享发展。从社会角度应建设各民族的共有文化,实现各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之上更具包容性、普遍性的共生文化的认同。从社区角度应加快内外部环境建设,民族社区是各民族群众的共同家园,因大家而起,靠大家发展,成果也由大家共享。从个人角度应增强家乡认同,无论是流入人口、移民还是拆迁户,都要形成家的归属感,实现由“异”到“同”,由“客人”到“主人”,由“分享”到“共享”的转变。例如乙市正在探索的“三会一站”工作模式,通过伊斯兰教协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涉及少数民族领域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新疆工作站等组织协助做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解决所遇到的各类困难,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嵌入。这些实践工作在重建社会关系和实现共享发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增强了社会组织的代表性,充分发挥其作用,引导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遇到困难和纠纷时主动寻求咨询和帮助。二是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角度出发,帮助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三是坚持依法保护各民族成员的利益,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的原则,给矛盾纠纷“脱敏”,改变了以往串联聚众、“花钱买平安”、“摆平”等不正确的做法,给予其可预期并且内容清晰的“权益待遇”。四是加强了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活动增进各族群众的相知、相识、共融、共乐,尤其关注各民族群众的心理适应,从融入和接纳两方面入手提升了共同体意识。
    尽管上述三种流动形式存在着原因、范围以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的不同,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都是在关系重建和发展共享过程中如何看待民族性。困境的产生源于将不同民族、民族与当地社会看作二元对立的,习惯性地只强调少数民族的单向嵌入和融入。而社会互构论认为:“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和行动意义效应的过程中,不同社会主体以积极谋划和行动,在各种可能性中‘争取一个最佳值’,并通过努力来‘赢得’某种事实。社会互构过程强调参与者的协商合作,以构建出可以共同分享的前景。”借助这一视角可以发现,流入人口、移民村、拆迁社区的社会关系重建是各民族成员、社会组织、政府等多行动主体间在交互作用下共同地型构、影响、创造的,是社会变迁的“效应”过程,是个体和集体发展的实践过程,也是相关政策的延展过程。所以,应当明确不同民族之间、民族与社会之间是同构共生、互构共变的,发生着相应的、协同的、共时的演变。这一过程具有非确定性和不可预料性,因此,实现共享发展就需要全社会的协商合作,实现民族与社会的正向谐变,以构建出可以共同分享的发展前景。针对鄂西北地区实际情况,培育和壮大特色产业是促进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路径。从目前情况看,拉面、牛肉面等特色餐饮,牛羊肉加工经营不仅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也已经成为社区内部各民族成员共同参与的产业项目。可以进一步拓宽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扩大更多主体和资源的投入,使之成为当地养殖、加工、销售等产业链条中的关键一环。这不仅能延长特色产业链,实现产、加、销、贸一体化,还能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将极大地促进民族成员和民族社区在当地的经济互嵌,使各主体结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在经济共享发展的基础之上,通过极具代表性的饮食关键符号的表达、传播与交流,可以实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共享发展,推动各民族的关系互嵌。
        注释:
    ①张立哲:《新疆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在当地交往交流交融实证研究——基于广东、江苏、安徽等地的调查》,《新疆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
    ②潘明明、龚新蜀、张洪振:《新疆城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水平测度与障碍找寻》,《新疆大学学报》2018年第2期。
    ③卢倩:《民族地区工程移民的少数民族特性分析》,《贵州民族研究》2018年第9期。
    ④谈志林:《再造理论与我国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中国民政》2006年第1期。
    ⑤包俊林:《基于467户广西水库移民社会适应的调查研究》,《水力发电》2018年第6期。
    ⑥赵旭东、朱鸿辉:《城市化进程与乡村振兴——基于一种文化转型人类学视角下的移民思考》,《学术研究》2018年第8期。
    ⑦陈宇:《空间重构与认同再造:新加坡互嵌社区中的族际整合及其启示》,《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3期。
    ⑧张彬、熊万胜:《社会性解构:对征地拆迁过程的阐释——基于L县的调研》,《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⑨郑娜娜、许佳君:《易地搬迁移民社区的空间再造与社会融入——基于陕西省西乡县的田野考察》,《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
    ⑩杨敏、郑杭生:《社会互构论:全貌概要和精义探微》,《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