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日本为何专门挑在中国办喜事时挑衅中国(3)


     二、海军巨款息银
     海军衙门成立后,使奕遗等感到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海军经费历年拖欠。进出多有不敷、颐和园工程又给海军衙门增加了负担。为了备海军要需。同时也为了颐和园的修建、奕譞想出了一个主意:“筹一大笔银款,存诸北洋生息,本银专备购舰设防一切要务,其余平捐输二款。拟另款存储,专备工作之需。”光绪十四年(1888)冬。他将这一想法函告李鸿章。要李鸿章转商两江、两广、湖广、四川、江苏、湖北、江西各督抚,量力认筹。不久,各督抚先后电复:广东认筹银一百万两,两江认筹银七十万两,湖北认筹银四十万两,四川认筹银二十万两,江西认筹银十万两,直隶认筹银二十万两。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海军巨款。这笔巨款,自光绪十五年(1889)_二月起,至光绪十八年(1892)五月止,陆续解往天津,汇存生息。“所得息银,专归工用。”这笔巨款的本银,直至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都没有动用。但是,它究竟生出了多少息银?用于颐和园的又是多少?我们就不清楚了。
     3、新海防捐垫款
     海防捐的开设,始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期间。光绪十三年(1887),黄河郑州段决口,改为河工捐。光绪十五年(1889),海军衙门因筹款紧要,仍改为海防捐。这就是新海防捐。光绪十三年(1887)以前的海防捐,和颐和园没有关系,和颐和园有关系的,只有光绪十五年(1889)以后的新海防捐。
     光绪十七年(1891)二月十六日,总理海军事务奕劻等在奏片中说:“(颐和园)每年拨工之款,原属无多,各省认筹银两,亦非一时所能解齐。钦工紧要,需款益急。思维至再,只有腾挪新捐,暂作权宜之计。所有工程用款。即由新海防捐输项下,暂行挪垫。一俟津存生息集有成数,陆续提解臣衙门分别归。”
     这一经费来源,不同于海军经费拨款和海军巨款息银,这是属于“挪垫”。是要用存津生息的海军巨款息银陆续提解归款的。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光绪二十年(1894)七月十四日,户部在议复文廷式奏请停止捐例折中说:“自光绪十五年新海防开例以来,京外所收捐项不下八百余万,以常年通计,每年约收银一百七、八十万两”。但是,新海防捐项下究竟挪垫过颐和园工程银多少?由津生息巨款息银提解归还了多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从目前情况看,要想从海军经费的收支弄清颐和园的修建经费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通过别的途径求得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数字。
     颐和园是在清漪园的废墟上兴建的。它基本上沿袭了清漪园的布局。前山前湖的建筑,有的按旧式重建,有的则改变了原来的形状和名称。后山后湖的建筑,除了为安置原大报恩延寿寺的佛像,在原为三层高阁的香岩宗印之阁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一层的同名的庙宇之外,其他均未恢复。但是,为了新的需要,慈禧在颐和园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在东部兴建了一大批为行政和生活服务的建筑。从园林部分看,颐和园的规模不如清漪园。从总体看。颐和园和清漪园的建筑又是大体相当的。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