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世界史 > 地区国别史 >

【文萃】王政复古政变至明治初期的日本皇室改革(2)


    祭祀体制的完善
    倒幕派在维新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是行动的正当性、合理性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天照大神以来的圣性继承和祭政一致来强调天皇神权的权威性。新政府成立后开始着手推动“祭政一致”,强调天皇的祭祀权和统治权的统一。实现“祭政一致”的首要举措是重大政令采取神道祭祀的形式发布。
    新政府着手整顿原有各祭祀体系,以确立皇家祭祀在各种祭祀中的统领地位。参拜伊势神宫,应可看作近代国家开始讲述万世一系神话之伊始。而参拜冰川神社则有向关东地区宣布将该地区的神社祭祀纳入皇室祭祀体系的意图在内。与此同时,政府开始着手完备宫中祭祀体系及设施,强调天皇亲祭,天皇是万世一系的神圣血统的代表,凸显其高贵性和唯一性。同时,天皇亲祭的皇室祭祀数量大为增加,天皇亲自担当祭司的祭祀增加到了13个。
    明治政府也非常重视祭祀仪式的庄重、隆重程度。明治4年11月(1871年12月),明治天皇即位后最重要的祭祀大典大尝祭在东京举行,祭祀仪式、流程做了很大变革,且极为隆重。大尝祭主祭是天皇,但“君臣天下”都应是参与者,整个仪式体现的是“祭政惟一”,天皇的地位和世间的秩序是神所赋予,每个人应守其天职。
    上述仪礼、仪式在当时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也起到了思想统合的作用。在制度方面,新政府也采取了再兴神祇官、强化神社体系、打压其他宗教等措施。为明确以天皇为主祭的祭祀体系,明治初期禁止了很多比较低俗的民俗信仰和民俗形式,并通过各种方式让政府官员及民众参与祭祀。另外,还通过颁布历法将国家的节假日与这些祭祀关联起来。
    维新政府通过对祭祀体制的大力重构,一方面开始了对所谓万世一系的皇统的宣扬,另一方面也试图藉此维护政权的稳定及促进社会秩序的重建。
    宫中制度改革及君德培养
    维新政府成立初期,大久保、木户等深感作为天皇侍者的部分公卿保守无能;同时,宫中制度及习俗十分繁琐、保守,与时代相脱节;在宫中女官主导之下,更是难以培养出英迈的君主。面对上述情况,岩仓等寻找时机以间接迂回的方式进行宫中改革,其中最主要的两项措施是改革女官制度和实现天皇近侍的人事更迭。明治4年(1871年),宫中改革启动。推动这次改革的主力是岩仓、大久保、西乡。他们先是设法先让西乡的亲信、出身萨摩的吉井友实入宫担任宫内大丞,担当改革先锋。吉井入宫后,天皇侍从也有所调整,从长州、土佐、萨摩、熊本的旧藩士中选出了八人,辞掉了旧公家的六人,由此,宫中开始充满刚健勇武的风气。在此次改革中,宫廷内的部分女官被免职,由皇后直接主持后宫,开始改变以往女官支配天皇身边事务的局面。明治5年5月(1872年6月),岩仓等再次进行了宫中大改革,又罢免了典侍以下的女官三十六人。后来,宫廷生活方式以及服饰、礼仪等也相继发生变化。1873年3月,明治天皇剪发并停止了化妆,在出身武家的侍从熏陶下也开始显现男子汉气派。
    岩仓等也特别注重天皇的教育,他们的很多上奏书和建议书中多次提到君德培养。最开始的变革是增加课程设置,天皇东幸江户时,教育内容有所增加,最重要的是加入了精读《神皇正统记》和骑马课程。正式迁都东京后,又加入了西洋史、法学和德语。在此之前的明治3年(1870年)前后,宫中开始设侍讲,讲儒学的君臣关系及君主应该具备何种德行、讲欧美政体及外国历史文化等。这些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一个眼界开阔的圣君明主。
    通过宫中制度改革和重视天皇的教育问题,宫中的一些旧弊被革除。天皇侧近的变更也让武士阶层武勇、忠诚的特点影响了宫廷,削弱了旧势力对天皇个人的影响,也减小了政府各种改革所遇到的阻力。
    结语
    从王政复古政变到明治初期,围绕皇室的诸种改革是当时激烈社会变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围绕天皇的改革,突出特点是强调天皇与政府的关系,树立天皇权威。另外,王政复古的具体变革措施是逐步摸索进行的,维新政府成立初期,很多制度设置及施政措施都体现了临时性和仓促性的特点。例如,从三职制改太政官制,再到太政官体制建立初期的频繁制度调整,以及政府内基于不同政治理念的政治冲突频发。在政权经过转换期进入稳定期之后,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明治10年以后,随着天皇逐渐成年,其政治能动性增强。同时,倒幕派内部的势力之争开始凸显。当政府内矛盾爆发时,需要位于政治体制核心的天皇出面裁决。再加上明治初期各种改革急剧推进,民众对维新有巨大期待,而改革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西南战争及大久保利通被刺杀后,以天皇侍补们为核心的部分政治势力迅速展开行动,试图推进真正的天皇亲政亲裁,导致政府非常被动。当天皇意志和政府决策之间出现冲突时该如何处理,以何种形式限制君权滥用,同时又能充分发挥其统合力,这些成为很难把握的问题。在近代日本政治体制走向制度化的过程中,特别是之后建立明治宪法体制的过程中,如何定位君权成为非常棘手的难题。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政教一致”的宣传更为后来的极端天皇崇拜埋下了祸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世界历史》2019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网 崔蕊满/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