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毕旭玲]当代鲧禹神话复兴现象初探——基于民俗叙事理论的分析(3)


    三、当代鲧禹神话物象叙事的复兴
    鲧禹神话的物象叙事包括与鲧禹神话相关的宫观庙宇、碑刻塑像、出土文物、山川河流,以及当代建设的文化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这部分资源内容相当丰富复杂,本文简单地列表来进行说明。
    表1 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类型列表
    
    我们大致将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分为三大类型:历史遗留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自然形成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当代建设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三大类下又有若干亚类,比如“历史遗留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可以分为“宫观庙宇祠殿等建筑及其文物资源”“碑刻、画像、塑像等文物资源”“遗址遗迹及其出土文物资源”“古村落”四个亚类;“自然形成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可以分为“山、水、石等非生物资源”“动植物等生物资源”两个亚类;“当代建设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可以分为“公园、广场等开放式公共场所资源”“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封闭式公共场所资源”“景区等营业性场所资源”“易址重建或新建的宫观庙宇等建筑资源”四个亚类。
    鲧禹神话的物象叙事资源自古就比较丰富,但主要集中在“宫观庙宇祠殿等建筑及其文物资源”“碑刻、画像、塑像等文物资源”“自然形成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三个亚类中。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论是历史建筑与文物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直到当代这些资源才得到一些有效保护。
    河南省登封市就集中了著名的“中岳汉三阙”,即启母阙、少室阙与太室阙。“阙”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出现于西周,到汉代得到了普遍使用,成为设置在神庙或陵墓前两侧门楼状的石碑。启母阙为汉代启母庙的神道阙,讲述的是启母石神话。启母阙北有一开裂巨石,先秦《随巢子》(已佚)和古本汉代《淮南子》等文献都记录了启母石的神话。《绎史》卷十二引《随巢子》佚文说:“禹娶涂山女,治鸿水,通轘辕关,化为熊。涂山氏见之,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生启。”因为启母石神话的流传,汉代在石旁建起了启母庙,供奉禹妻启母像。为了进一步宣扬启母的功绩,东汉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颍川太守朱宠于启母庙前建启母阙。启母阙分为东西两阙,阙身用长方形石块垒砌,上有篆书铭文,主要记述夏禹及其父鲧治水的故事,并赞扬了启母的功绩。阙身四周雕有车马出行、百戏、蹴鞠、驯象、斗鸡、郭巨埋儿、大禹化熊、启母化石等60幅画像。1961年,启母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室阙和少室阙分别是汉代太室山神庙和少室山神庙前的神道阙。因为时间久远,对于太室山神庙和少室山神庙究竟供奉哪些神,并没有定论。当地部分文化工作者和大多数民众都认为这两座庙分别供奉了大禹的两个妻子———涂山氏姊妹。登封当地流传的《太室山与少室山》就叙述了大禹娶二妻的神话:相传大禹娶了妻子涂山娇后,要把妻子带回崇地。涂山娇之妹涂山姚不愿离开姐姐,也一起到崇地安家。大禹把涂山娇安排在崇山脚下,把涂山姚安排在季山脚下。后来人们就把涂山娇居住的地方叫太室山,把涂山姚居住的季山叫少室山。因为大禹的两个妻子实为姊妹,所以当地人将少室山神庙称为“少姨庙”。太室阙和少室阙因此成为讲述大禹二妻神话的重要媒介。1961年,太室阙与少室阙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早在20世纪40年代,在古建筑专家刘敦祯和董作宾的建议下,三阙中的太室阙四周盖起了一栋砖圈洞式的保护房,但不久就塌了,还砸落了阙顶的出檐。1953年,为了保护汉三阙,人民政府在阙的外围都修建了保护房。“文革”中,少室阙遭到了破坏,再加上保护房屋面积狭小,屋顶年久失修,三阙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侵蚀。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汉三阙才真正得到了有效保护。如:1997年12月26日,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启母阙文物景区总体规划;2003年3月―2004年10月启母阙保护房修建;2007年太室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文物部门又对保护房的房顶进行了全面整修;2010年,“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就包括太室阙、少室阙与启母阙,鲧禹神话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
    全国类似中岳汉三阙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安徽蚌埠涂山相传是禹会诸侯之处,山顶有一座始建于西汉年间的禹王宫,历代均有修缮或扩建,但在建国前其庙宇大都已倾圮。从20世纪末开始,当地政府拨款,先后修复了一些屋舍和围墙,部分恢复了禹王宫的旧貌。
    在历史遗留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资源方面,还有一些属于当代考古工作的成果,比如河南省登封市的禹都阳城遗址与安徽省蚌埠市的禹墟遗址。阳城为神话中大禹避居商均之地,也是他即天子位的地方,所以被称为“禹都”。20世纪7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后期,在今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西约1公里的王城岗,陆续发掘出土了近10000平方米的文化遗址。遗址包括两座王城岗二期城址,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城址之一。夏商周断代工程委员会公布王城岗遗址的年代为公元前2070年左右,即夏代初期,也就是神话中的鲧禹时代。目前在登封市观星台景区设有阳城遗址文物展,展出了王城岗遗址出土的珍贵而精致的蚌器、骨器、石器、陶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向参观者不断地讲述着鲧禹神话。
    禹墟遗址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禹会村所在地。从200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对禹会村所在地进行过5次规模性发掘,出土了相当丰富的距今约4500年前的文物,与神话中的大禹会诸侯等情节吻合,该遗址被称为“禹墟”。其发掘成果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大型堆筑祭祀台基、大型棚屋区。其中的大型堆筑台基主要用于大型盟会和祭祀活动。祭祀台南端发掘出了祭祀坑群落,坑内堆积大量陶器碎片,其形制和材质分别带有数百乃至上千公里以外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的器物特征,是祭祀活动结束后填埋的祭祀礼器。两处大型棚屋区处散布着大量陶器和烧坑,可能为大型陶器作坊群,目的是为祭祀活动制作祭祀礼器和供品。蚌埠市博物馆有禹墟遗址及其文物的相关展览,为我们讲述着大禹涂山会盟的神话故事。
    有意思的是,上述两个重要的考古发现都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出于对鲧禹神话在内的夏文化的有意探索。阳城遗址的发现是对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八方村龙山文化遗址”的深入发掘的结果,并由此揭露出夏代阳城的面貌。而禹墟遗址的部分发现更是为配合公路工程建设而进行的抢救性勘探发掘的成果。
    除了历史悠久的物象叙事之外,一些当代新出现的鲧禹神话物象叙事也值得重视。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便是当代鲧禹神话物象叙事的代表之一。它位于“5·12”地震后新修建的北川新县城中央,与“新生广场”和“巴拿恰”商业街毗邻,是新北川县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广场上的标志性景观是2018年4月29日落成的大禹雕像。雕像由人物圆雕和背景镂空浮雕组成,总高12米,大禹塑像右手执耒锸,左手指前方,目光深邃而坚毅,讲述了他在崇山峻岭间、洪水沼泽中身先士卒与洪水作斗争的伟大神话,雕像基座正面有“大禹”二字,侧面刻有大禹生平简介。在此雕像的东侧,还建有一组讲述鲧禹神话的浮雕,浮雕采用连环画方式,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北川流传的鲧禹神话的主要情节,即“禹生石纽”“平治水土”“三过家门”“大会涂山”“五音听治”“德昭万世”。北川新县城禹王广场在鲧禹神话叙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18年7月18日的北川大禹祭典就选择在此进行。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