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竟然是他(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9:11:43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读《蓬莱历史文化研究》方知,所谓的“吴家大楼”,不过是吴氏故宅四进院的最后一进有座二层砖楼而已,盖因当时蓬莱古城里没有楼房使然。民国十四年(1925年),吴佩孚已经从权力的巅峰上退了下来,忽然动了修建家园的念头,原因不言自明。他派人回乡购置了县学后街故居附近的若干房舍,重新规划建设了一番。 未久,占地十亩的豪宅便傲然出现在蓬莱城北部,它南邻敕建宋庆祠堂,西傍县学,北边隔一大片荒草地即北城墙,与北城门镇海门遥遥相对,十分显赫。然而,新家园建好后,他只来过一次,即悄然返乡扫墓的那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这位恪守忠孝节义的游子不想给家乡带来些许的麻烦——困窘的时候,他走到哪,“党国”的大军便追击到哪;安定下来后,家乡也没有了庇护他的条件。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近百年前,“蓬莱吴子玉”是很令国人乃至世人尊重的,国内各派系均仰其鼻息自不待言,美国人的《时代》周刊,第一次在封面登中国人的头像,就把殊荣给了这个并非国家领导人的山东籍职业军人。上海出版的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编鲍威尔说,吴氏“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统一中国”。他确曾给家乡带来过莫大的荣誉。 在北洋系军人中,他先是以文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进而又以文化赢得了袍泽们的敬重。 北洋军人多不读书,所以,吴佩孚的秀才出身就成了很让哥们儿羡慕的光辉履历。在“学而优则仕”的社会里,秀才只不过是头一磴台阶,实在没什么可吹的。可在一群半文盲里,秀才成了金光闪闪的最高学历,所以,即使吴佩孚当了威风八面的“孚威上将军”后,军政界当面以“玉帅”、“吴二哥”恭维之,背后却全起哄叫他“吴秀才”;而他也欣然默认了。 后世的美国史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显然也看重这个北洋军人的文化背景,在他编的《剑桥中华民国史》(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中,干脆称吴为“学者军阀”。 从秀才到大帅,吴佩孚靠的是少时清贫的砥砺与传统文化的铺垫——只不过,后者把他夯得太实了。 在北洋巨头中,吴的起步太晚,故辈分不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