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皇帝道光另一面:花巨额军费平新疆叛乱(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1:11:35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二)、喀什噶尔之战 道光七年二月六日,集结于阿克苏的清军主力开始向喀什噶尔大举进军。张格尔闻讯,急忙在洋阿尔巴特(今伽师东)纠集叛军2万(号称5万),临时筑起一道防线。二十二日,清军进至大河拐。当晚,叛军乘清军扎营未稳之机,以3000人偷营劫寨。清军早已有所戒备,枪炮立时齐发,击退叛军。次日晨,长龄亲自督率官兵,星驰进发,抵达洋阿尔巴特。叛军2万余人据沙冈防守,阵地长五六里。长龄、杨遇春率主力由正面,杨芳由右翼,武隆阿由左翼,分路扑杀,叛军虽拼死反击,终于不支,纷纷溃逃。清军追击30里,大获全胜;毙敌万余人,俘敌3200余人。二十五日,清军向张格尔重点设防的沙布都尔庄(今伽师西)发起猛烈攻击。张格尔利用沙布都尔庄的有利地形,“决水成沮洳,贼数万临渠横列”,妄图阻挡清军的前进。战斗开始时,清军步兵冒险从正面越过水障强攻,叛军恃险施放枪炮,并用马队进行反冲击。清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和叛军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战。正当战斗激烈进行时,长龄派马队从左右两翼包抄,叛军阵营顿时大乱,大败而逃。长龄又亲自督军分路追杀,歼敌万余人。二十八日,清军又在阿瓦巴特大败叛军,歼敌二万余人。乘胜追至洋达玛河,距喀什噶尔城80里。二十九日,清军进至浑河北岸,距城仅10余里。张格尔不甘束手待毙,令叛军倾巢而出,10余万人背城阻水而阵,绵亘20余里,以作最后一搏。清军选死士乘夜袭扰敌营,使其疲惫。当夜大风,飞沙障目。长龄以敌众我寡,敌又据有利地形,恐其趁风霾之机反击,欲退营10余里,待风停再攻。杨遇春却劝阻说:“天赞我也,雾晦中贼不辨我多少,又不虞我即渡,时不可失;且客兵利速战。难持久。”2长龄觉得很有道理,立即以索伦马队千余骑绕趋下游佯渡,牵制叛军主力,由杨遇春亲率主力乘昏暗在上游抢渡。果然叛军因遭突袭,阵脚顿时大乱,纷纷溃逃。三月初一日拂晓,清军全部顺利渡河,并乘势进抵喀什噶尔城下,随即发动猛烈进攻。城内叛军既缺乏杀伤力大的火炮,又没有统一指挥,数万人龟缩一处,乱作一团。清军迅速攻占了喀什噶尔城,生俘叛军4000余人。狡猾的张格尔在城破之前已先逃遁,欲归附浩罕。被拒绝入境,只得流窜于柯尔克孜族的游牧处所,伺机卷土重来。 清军收复喀什噶尔之后,即一分为三:长龄留驻喀什噶尔,杨遇春率军向英吉沙尔、叶尔羌进剿,杨芳率兵进攻和阗。杨遇春兵行迅捷,以雷霆万钧之势,于三月初五日攻克英吉沙尔,10天后又兵不血刃地收复了叶尔羌城。不久,杨芳所率清军于毗拉满(今和田西)击败叛军5000人,乘势克和阗。至此,南疆西四城全部收复。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三)、张格尔的最后覆灭 早在张格尔叛乱发生时,道光帝就屡下谕旨,务必生擒张格尔,治以重罪。清军收复喀什噶尔城时,张格尔已先期逃逸;清军收复英吉沙尔后,仍无张格尔的确切行踪。为此,道光帝下谕严厉斥责长龄等人“未能仰体朕宵旰忧勤之意,致有疏纵,办理不善”。又质问长龄等人:张格尔“如竟不获,该将军等自问可称蒇功否?” 张格尔不甘失败,自喀什噶尔逃逸之后,时刻梦想卷土重来。道光七年末,他获悉大部分清兵已在杨遇春的率领下撤回内地,便重新拼凑了一支500人的叛乱队伍,欲乘清军除夕不备之际偷袭喀什噶尔。十二月二十七日,当他窜至阿尔图什时,受到当地维吾尔族民众的持械拦阻,被迫折回卡伦之外。长龄得知消息,立即令杨芳带兵连夜前去搜剿。杨芳分兵三路追击,终于在喀尔铁盖山(今喀拉铁克山)追上叛军。经激烈战斗,叛军大部被歼,仅剩30余骑簇拥着张格尔往山上逃跑。这时,副将胡超等人飞骑直前追捕。山高路滑,张格尔等被迫弃马徒步上山,胡超等亦弃马穷追不舍,消灭叛军20余人。走投无路的张格尔见难逃灭顶之灾,即欲自刎。胡超等立即飞身上前,生擒张格尔和其余8名叛军。至此,张格尔叛乱被彻底粉碎,清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道光八年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道光帝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煽动、组织武装叛乱和背叛祖国的种种罪行。不久,道光帝又在圆明园廓然大公殿廷讯张格尔,随后予以处决。背叛祖国的民族败类张格尔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四)、平叛取得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平叛胜利的主要原因 平定张格尔叛乱之所以迅速取得胜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张格尔来说,他进行叛乱是逆历史潮流的反动之举,违背全国人民、尤其是广大维吾尔人民的意愿,因而得不到广大民众的支持。张格尔把自己绑在外国殖民者的战车上,同5名英国特务形影不离,这就更加丧失人心。他对南疆人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榨,“残害生灵,淫虐妇女,搜索财物,其暴虐甚于从前和卓千倍万倍”。这就必然激起民愤,使自己迅速成为孤家寡人。因此,当清军云集阿克苏之际,和阗民众自发将张格尔伪封的4名官吏“缚献军营,并将附贼一百余人全行击毙”,一度收复和阗。只因大雪封路,清军无法驰援,和阗才得而复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