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细读的历史真相:吓死秦始皇的神秘预言(4)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45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他想到了自己,如今只是一个小官吏,与厕所里的老鼠有什么分别不成,自己不能一辈子就这么混下去,自己不仅要做官仓里的老鼠,而且要做朝廷中的老鼠;不要过阴冷潮湿的小生活,要过一种呼风唤雨的大生活。 李斯的大生活从拜儒学大师荀子为师开始。学成后,他打算前往秦国发展。临别,他对荀子说:“人生一世,贫贱是最大的耻辱,穷困是最大的悲哀。若要出人头地,就得成就一番事业。” “要注意节制,不要一味往前走,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荀子同意李斯看法,但仍告诫他。李斯诚恳点头,心里却没听进去,当荀子这话是耳旁风。他到了秦国,受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器重,让他当了小官。对李斯来说,当官不是目的,而是机会,能够接近秦王,这才是重要的。实际上,此时的李斯还是很尴尬的,他既不能以立军功而崭露头角,也不能以理政显现自己的才干。他只有一个方法引起秦王的重视,就是上疏。通过揣摩秦王的心理和分析当前的形式,李斯果决地给秦王上疏。上疏的内容是鼓舞秦王统一中国。书中,李斯用过去的秦穆公举例,说秦穆公时代强盛,但最终也未能统一中国,其中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的周天子势力强大,也有威望,不容易推翻。二是诸侯国也比较强大,可与秦国抗衡。但是,从秦孝公以后,战争不断,周天子和诸侯国的力量急剧下降。现在秦国强盛,是建立帝业,统一天下的大好时机,扫平六国如掸灰尘。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番论述,对天下的实际情况分析得清晰透彻;而且,迎合、满足了秦王的心理。一下便得到了秦王的赏识。李斯被提拔为长史。 身为长史的李斯,进一步向秦王奉献统一中国的具体谋略——从瓦解诸侯国力量入手。具体实施方式是:以财物重重贿赂六国君臣。目的是让他们分崩离析,无法合力抗秦。然后,秦国各个击破。 这一谋略效果非常显著。秦王便封李斯为客卿。李斯这颗明星,终于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冉冉升起。 可就在他一帆风顺之时,秦国国内掀起了一场运动,这个运动叫“反外国人运动”。起因是韩国派间谍以帮助秦国修渠为名,刺探情报。这场运动的后果是,秦王下来一道“逐客令”。李斯原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但是,李斯没有离开秦国,更没有因受挫而颓丧。他在秦国边境蜗居,写了一道著名的《谏逐客书》上奏秦王。在《谏逐客书》中,李斯说明历史上外国人对秦国的重要性,言辞非常恳切,令秦王动容。 受《谏逐客书》感动的秦王,撤销了“逐客令”,并请回李斯,封他为廷尉。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大的威胁正等着李斯,并且,这一次他还杀了人。 刚刚升任廷尉的李斯,刚看到光明前途的时候,他的同学韩非来到了秦国。韩非是韩国人,且与韩王同族。韩非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君主专制理论。可是,他屡屡上疏献策却不被韩王任用。韩非失望而愤怒。秦王很重视这样的人才,早就想见见韩非,将他归为己用。现在,秦国要攻打韩国,情势危急,韩王才起用韩非,派他出使秦国。从能力上分析,李斯知道自己远不如韩非。如果秦王留下他,重用他,势必成为自己的对手和仕途上的“绊脚石”。为了自己的利益,他必须除掉韩非。 他首先给秦王分析说,韩非这个人不能任用,他是韩王的亲族,韩非爱韩而不爱秦,大王如果攻打韩国,他当然不会同意,这也是人之常情。 秦王一听言之有理,想韩非既然不能用,就放他回国吧!而李斯的根本意图是要斩草除根,永绝后患。他又说,如果放韩非回国,他就会为韩国出谋划策,对秦国十分不利,不如趁这个机会把他杀掉。 就这么短短一句话,同学韩非的生命就葬送在李斯的手里。 秦王示意李斯去除掉韩非,李斯便送了毒药给韩非。韩非知道李斯的为人,自己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于是服毒自尽。 从此,李斯再没有威胁,再没有对手,他辅佐秦王,于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统一了中国。 统一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 李斯认为,周朝采用分封制,诸侯各自为政,所以天下战乱不断。如今天下统一,如果再分封诸侯国,又将回到以前的分裂局面,应当采用中央集权管理。 李斯的提议遭到博士淳于越的强烈反对。淳于越上奏秦始皇,说天下之大,如果宗室子弟没有封地,就和普通百姓一样,万一发生叛乱,谁来相救比如齐国的田常,晋国的六卿,都发生过叛乱,如果秦始皇不采用分封制,不以古为师,国家就不能长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