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汉阳造步枪射出决定中国命运的子弹(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9 05:11:19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在今天的武昌昙华林一带,还存留有不少北欧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当年,吴禄贞、蓝天蔚等革命党人经常在此聚会,纵论革命形势,提出了“抬营主义”,到新军中去运动。“吴禄贞认为,在新军基层发展势力,要慢火炖猪蹄,让火先从底下烧起来,一旦举事要人有人,要枪有枪。”特意从澳门赶到武汉参加黄埔论坛的吴禄贞的侄孙女吴厚悌说,这一创造性的思想为武昌起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湖北新军有一镇(相当于师)一协(相当于旅)的兵力,战斗力仅次于被称为中央军的北洋六镇。他们都是由张之洞一手创建的。”冯天瑜说,经过8年深入细致的工作,到武昌起义爆发前夕,湖北新军16000人中,支持革命的占1/3,同情的占1/3,真正顽固不化、效忠清廷的只剩下1/3。 晚清重臣张之洞痛恶革命,在担任湖广总督期间致力于洋务运动,以求挽救大清帝国的颓势。他创建了新军,兴办了汉阳铁厂、枪炮厂、造币局等近现代工业。他不曾想,他的湖北新政后来却为武昌起义提供了“人、财、物”的支持。辛亥后裔卢纲说,武昌起义爆发后,起义新军迅速占领军械库和藩库,里面储存枪支数万、白银2000余万两,这些为辛亥革命的持续进行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后来,孙中山在评价张之洞时,不无幽默地称其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曾经入张之洞幕府20余年的辜鸿铭晚年也说过一句蕴含机锋的妙语:民国成立,系孙中山与张香涛(即张之洞)的合作。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忠于清廷的张之洞组建的新军、培养的知识分子,最终成为大清帝国的掘墓人。“这说明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冯天瑜感慨地说,终结帝制,走向共和,这是时代的选择。(记者杨祖荣摄)可贵的“第一枪” 评价武昌辛亥首义,人们的共识是它打响了击落封建皇冠的第一枪。通过这字面上的表述,我们知道辛亥首义的重要性,却很难想象这第一枪打响之艰难与伟大,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时代,无法切身体会到当时的社会环境。 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描述了这么一个细节——白氏族长白稼轩听到辛亥革命的消息后,不无惶惑地说:“没有皇帝了,这日子咋过呢?”在一个君主专制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这种心理并非虚构,在当时较为普遍。在封建习俗根深蒂固的情况下,革命党人敢于向帝国权威挑战,不单要埋葬一个腐朽的旧王朝,还要改变“皇帝轮流做”的王朝更替规律,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政体,这不仅仅需要胆识,更需要有深邃的目光。 我们要向辛亥革命先辈致敬。他们所开创的历史功绩,犹如在荒芜原野中开辟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虽然这路有些粗糙,坑坑洼洼,还没完全修好,但它是通往中华民族的复兴之门。后人需要做的,就是把这条路修得更宽、更平坦,在上面更好、更快地阔步前行。我们看到,先辈们当年未竟的理想事业,在今天的中国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