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民权先驱杨杏佛缘何得罪蒋介石遭戴笠派人暗杀(4)


     除了宋庆龄外,大殓这一天前来吊唁的百余人中,还有中央研究院长蔡元培、中央银行总裁孔祥熙、江海关监督唐海安、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曁南大学校长郑洪年、淸华大学理学院长叶企孙、商品检验局长蔡无忌,以及鲁迅、洪深、王云五、周象贤、唐瑛、沈钧儒、刘海粟等人,大同大学、中国公学两校也派出同学代表。此外,立法院院长孙科、财政部长宋子文、交通部长朱家骅、上海市长吴铁城、廖仲恺夫人何香凝女士、立法委员马超俊、中国航空公司经理戴恩基、监察院秘书杨大骥等人均赠花圈以志哀悼。
     行政院长汪精卫此时也已对蔡元培的来电给予了回复:蔡孑民先生道鉴,接读巧电惊悉杏佛先生被戕,惋痛交集,巳严饬上海市政府严缉凶徒,归案讯办。敬覆。汪兆铭皓印。
     蒋介石一直未对此公开露面和表态。
     很多年以后,杨杏佛之死和李公朴等人遇害一样,一直被共产党视为国民党蒋介石政权杀害异议人士的证据。如《人民日报》1946年7月16日在头版转载《解放日报》社论《人民的运动是阻不住的——论李公朴先生殉难》中就有说:“李公朴先生的被害,以及其他许多志士的殉难(如抗战前的杨杏佛、史量才等先生,和抗战结束后的李兆麟将军、于树中、李敷仁等先生),都清楚地说明十九年来的蒋介石独裁统治,对于一切为独立和平民主奋斗的人士,是一贯仇视的,是不惜采取最残酷和卑鄙的手段来对付他们的。”
    
     军统局总务处少将处长沈醉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回忆,印证了这个说法:杨杏佛被暗杀身死这一“轰动一时,极为各方面所重视”的事件,是戴笠所领导的特务“在上海租界内所干出的第一次血腥罪行”,多年之后仍一直是军统特务所最爱津津乐道的“杰出之作”。
     沈醉称,戴笠奉蒋介石命杀杨杏佛是在1933年四五月间,杨杏佛从北平回上海不久,他们就开始了布置。特务们先侦查了杨的每日行动,了解到杨本人即住在中央研究院楼上,嗜好骑马,每天早上有空便去大西路、中山路一带驰骋一两小时,在这个时候进行狙击暗杀机会最多也最有把握。但蒋介石却不同意在这个地区动手,认为把杨暗杀在租界以外的地区,既达不到威吓宋庆龄的目的,又增加了国民政府本身的麻烦,怕引起各方面指责非破案不可,便坚持一定要在法租界宋的寓所附近执行,这样既可显示特务力量又可以不负责破案。戴笠只好改变计划,决定在中央研究院附近进行布置,准备趁杨杏佛外出散步或去宋庆龄寓所途中执行。戴笠于6月初亲自前往上海指挥布置,他的寓所就在法租界枫林桥附近。负责执行暗杀的是华东区行动组组长赵理君(化名赵立俊、陶士能),他是四川人,黄埔军校五期毕业,在上海负责军统行动工作多年,抗战期间曾任军统局局本部行动处行动科科长。赵理君住在法租界霞飞路中段巷内德丰俄国大菜馆楼上,行动组副组长王克全及几个行动员住在法租界迈尔西爱路一幢三层楼房内,组部也设在那里。参加这次行动的凶手6人,事先都举行了宣誓,要做到“不成功即成仁”,如不幸被捕,即应自杀,而不能泄漏出去,否则将遭到严厉制裁。
     很难将他归之于什么阵营
     在遇害之前,杨杏佛已多次以民权保障名义,对国民政府的滥权行为进行抨击。
     一个例子是1933年6月2日,遇害前半月,他和蔡元培、柳亚子、鲁迅、郁达夫、傅斯年、夏丏尊、叶圣陶、朱少屏及潘光旦等20名上海文艺界代表,发表宣言,为十九路军团长李金波枪杀龙溪教育馆长及抗日会常委林惠元一案喊冤。
     根据第二天《申报》的报道,宣言内容大体如下:近见报载,龙溪抗日常委林惠元以通匪嫌疑,于上月十九日逮捕后二小时,未经审讯即行枪决,窃以漳州现非戒严时期,何以仓皇处置若此?闽南轰动,传为疑案。惠元在沪之日,同人皆知其赋性爽直,或者开罪土豪,遭人构陷,乃意中事。兹据其父林孟温报告,漳州抗日会简案宣言及漳州各报所载,始悉该地有台籍商人简孟尝,假借地方名义,采进大宗仇货,惠元身居抗日常委,主张严办,驱逐出境,卒将简游街示众,此为五月五日。而惠元之枪毙,为五月十九日。简孟尝不但不驱逐出境,反受保护。倒行逆施,莫此为甚。且惠元之死,既未交与任何法庭,又未经任何审讯,只以特务团团长李金波一纸名片请入营中,即时枪决,押赴刑场时又以木枚箝口,使难呼寃。至其被诬通共,除所谓高寸口供而外,毫无证据,而高寸又于同日同以木枚箝口正法,以灭口实。蛛丝马迹,何难寻觅,际兹国家多难之秋,诚心抗日者之结果乃如此,岂但死者家属之不幸,实亦吾国之不幸,故特为昭雪如右,以期外间得明真相。
     在宣言的签名中,杨杏佛排名第三,仅在蔡元培和柳亚子之后。1933年正值剿共高潮时期,陈独秀即于该年被捕。如果沈醉的回忆属实,那么在杨杏佛等人为林惠元喊冤之前一两个月,蒋介石已决定将其除掉。
     从杨杏佛所交往的同人看,既有宋庆龄、鲁迅、柳亚子这样左翼人士,也有傅斯年这样的右倾者。很难将他归之于什么阵营。他究竟在什么地方触怒蒋介石,令其动了杀机,还需要更进一步具说服力的证据才能释疑。
     杨杏佛遇刺事件到底没有破案。1933年7月1日,《申报》刊发了一则消息——《今日公祭杨杏佛,灵柩明日安葬》:“中央研究院总干事杨杏佛,被剌殒命后,其灵柩已定明日安葬于永安公墓,中央研究院与科学社并定今日在万国殡仪馆举行公祭。”
     民权保障同盟此后名存实亡。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