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上甘岭血战58天:坚守阵地志愿军很多连队拼光(3)


     夜战,是志愿军的长项。承担597.9高地2号阵地反击任务的是第135团第7连。4天前刚刚从这里换防下来的2排由排长孙占元带领,作为第一突击队。孙占元亲自带领一个班开辟反击道路。他们很快拿下2个火力点,歼敌80余人。拖着被炸断的双腿,孙占元仍然坚持战斗,掩护战友拿下敌人多处火力点。最后,面对冲到身边的敌人,他勇敢地拉响了手榴弹。孙占元被追记特等功,他是上甘岭之战中的第一位一级战斗英雄、被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经3个小时的战斗,在转入坑道部队的有力配合下,熟悉地形又早有预定作战方案的志愿军夺回了表面阵地。
     一天的激战,从敌人投入的兵力及后续力量上看,战斗规模始终有增无减,第15军当晚即决定:调整第45师部署,停止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集中兵力、火力于五圣山方向,即上甘岭方向。调第134团和第133团各一个营,作为两高地的预备队。各级指挥所前移,加强后勤保障,迅速向坑道补充食物和水。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这也是一场令“联合国军”意外的战斗。
     考虑到弹药库存所能提供的最大火力以及空中力量的最大近战支援,范佛里特曾对“摊牌”计划相当乐观--假如一切按计划行事,5天时间,仅美国第7师和南朝鲜第2师的2个营就可以圆满完成这一使命。野战司令官们估计,有200多架次飞机和16个炮兵营280余门大炮的支援,步兵不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只要付出200人的伤亡代价就可达到目的。何况担任此次进攻主力的美军第7师是王牌师。
     然而,志愿军的防守能力大大超出克拉克和范佛里特的意料,“一开始就挨了当头一棒。”一天的进攻,一寸阵地也没捞到,可伤亡已达2000多人。
     第二天起,范佛里特又投入兵力,在炮兵、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轮番进攻。志愿军第15军也不断投入兵力火力,顽强抗击。两高地的表面阵地一次次被“联合国军”占领,又一次次被第15军夺回。南朝鲜第二师一个排长回忆说:“由于天翻地覆的炮击和白刃格斗,每当高地易手时,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狙击棱线便被鲜血染红了。”
     18日晚,志愿军悄悄向坑道里增兵,准备第二天夜里进行大反击,全面收复高地。
     增兵并不容易。从597.9高地1号主坑道运动途中有一片美军密集炮火的封锁区。好几个连队都没能冲过去。第134团8连却是个奇迹。他们先将地形、道路和敌人炮火、照明弹的发射规律背了个烂熟,再派一个尖刀班将必经之路上几个敌人的地堡一一炸掉,这才全连上路。140多人拉开距离,忽疾进忽卧倒忽匍匐……安静地爬向高地。可到了高地上,头一天刚刚从这里下来专门负责带路的小通信员来回摸了好几趟,就是找不到坑道洞口,急得带了哭腔。一天,仅仅一天,地面已经完全被炮火变了样。十几米外就是敌人的地堡,多一分钟停留就多一份危险!突然,借着美军照明弹的余光,连长李宝成发现离他不远有个坑,便滚了过去想躲躲炮,意外发现这就是已经被炸得朝了天的坑道入口。李宝成赶紧让人搬出一袋面粉,一路向外撒去做路标。紧随他进洞的八班长来来回回爬了十几趟,一身军衣磨得成了布条,胸腹腿臂一片血肉模糊,终于将三个排依次带进了坑道。到凌晨4时,八连全部进入1号坑道,仅有5人伤亡。第15军军史上说,这是19日大反击胜利的基础。
     反击
     19日夜,大反击。激战中,出现了一个被中国人代代传颂的名字--黄继光。
     597.9高地,志愿军部队在夺回该高地西北山脚后,被美军占领的“0号”阵地的三个子母连环堡挡住了去路。进攻部队几次组织强行爆破,都没能靠近。这时,离上级要求攻上高地的时间只剩下40分钟了。第135团第2营通信员黄继光主动请缨,带领吴三羊、肖登良冲向火力点。前进到离该火力点三四十米时,吴三羊牺牲了,肖登良也负了重伤。胸膛被敌人子弹射穿5个洞的黄继光艰难地向美军火力点爬去。终于用力投出了最后一颗手雷。轰的一声,敌人狂吼的机枪顿时成了哑巴。我突击队刚刚发起冲锋,敌人的机枪却又响了起来。原来,主堡大且坚固,手雷只炸掉了一个角。此时黄继光手里已经没有武器了。他瞄了一眼还在吼叫的火力点,爬到机枪口,突然站起来,大张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堵住狂喷的火舌。
     在目睹了这一幕的万福来记忆中,黄继光身上的伤口没有流血,他说,英雄的血已经洒尽在匍匐前行的道路上了。黄继光被追记为特级英雄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0月14日至20日,是上甘岭战役的第一阶段,双方争夺的重点在597.9高地。“联合国军”白天进攻,志愿军夜间反击。双方都不断增加兵力,在两个高地上反复激战。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