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兴镛介绍,根据他多年的研究,第一批的260万两黄金,是作为金圆券储备金转移储藏地点,而不是军费。原来就在上海的中央银行,分三个地方储存。但第二批和第三批的160多万两黄金,来源颇不“光彩”了,而且事关蒋介石下野,最后还部分用作了军费,耗在了内战的最后一年。 来源不“光彩”,是因为这批黄金主要由兑换金圆券所得。吴兴镛介绍,发行金圆券的本意,是为了挽救财政经济危机。但事与愿违,此方式之下,大量黄金被收归国有,人民得到的金圆券却继续贬值。根据他的测算,有档记录的大致为收兑147万两黄金(没记录的无从考证),“那么这批深染人民血泪的黄金最终用在了哪儿呢?吴兴镛昨日告诉记者,经过多番查证,他无比愕然地获悉,这笔钱早就被蒋介石当作军费预支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中,而且后来,有80万两真的用作了军费,剩余的最后一并运往台湾”。 后面内容更精彩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1949年1月,蒋介石在中央的军事进攻和桂系逼宫的困境中下野。下野前10天,为了避免‘代总统’李宗仁和立法院、财政部的‘干扰’,继续指挥军队,蒋介石密令吴嵩庆与财政部及中央银行订立‘军费草约’,将原来继续作为金圆券准备金的国库资金,全部转运到财务署,以‘预支军费’的名义‘保管’。”吴兴镛说,而保管人,不是黄埔的嫡系,正是自己的父亲——一位有抱负、有操守的法国巴黎大学留学生、时任中将财务署署长的吴嵩庆,“这事在我父亲的军费密记中有详细记载。” 六批运送经过 第1批,1948年12月1日午夜,在时任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主持下,260万两黄金、400万块银圆,自上海运往台湾。 第2批,99万两,由吴兴镛的父亲吴嵩庆,用军舰先运到厦门。 第3批,60万两,在1949年2月8日-9日,空运到台北。“这批我父亲可能也参加了,可惜那几天的日记却显示完全空白。” 第4批,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汤恩伯将近20万两黄金运抵台湾。吴嵩庆也参与其中。 第5、6批,1949年8月,又有两批共计近20万两黄金,从美国运到台湾。 700万两黄金构成 吴兴镛介绍,先后被蒋介石下令运走的,有400万两左右的黄金,加上银圆、外汇等,加起来总价值约700万两黄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