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民族领域的经验总结(下)(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0:11:55 《贵州民族研究》2019年第 裴圣愚 参加讨论
三、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开拓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从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源头开始,逐步构建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各项基本政策。1988年第一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1994年、1999年、2005年、2009年、2014年和2019年又召开了六次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992年第一次召开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后的三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与1999年、2005年和2014年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合开。上述会议对各项民族政策进行了系统化总结和发展,深刻反映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沿革,特别是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民族政策的实践较之以往都无出其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在政策实践中的宝贵经验就是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一)民族平等政策 民族平等政策在内涵上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保障各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而将其强调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民族平等政策在目标上从平等、团结、互助逐步发展成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二)民族团结政策 民族团结政策在内涵上始终坚持反对大民族主义(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对于影响民族团结的问题,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2014年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而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载体和方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团结群众、争取人心,树一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增强我国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的“三感”逐步发展为增强“四个认同”,再到“五个认同”;顺应各民族大流动、大融居的新形势,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创新提出构建各民族相互嵌人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工作,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民族团结政策在目标上着重提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提出发挥文化认同的根本性和长远性的作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由我国各族人民的神圣职责上升为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最高利益,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而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内涵上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坚持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坚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建立健全以此为主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民族事务治理逐步走上法治化轨道;强调要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而明确提出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要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目标上将民族区域自治逐步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进而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源头和根本。 (四)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 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在内涵上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改革开放,进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地区特点的科学发展路子;始终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进而提出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三个积极性;始终坚持传承和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树一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坚持分类指导,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实施了转移支付、对口支援、西部大开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重大举措,形成了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在就业、教育、资源开发、生态保护、扶贫攻坚、基础设施建设、对外开放等多个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在目标上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逐步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从“两个离不开”发展成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创新提出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通过对历次重要会议文献的梳理,基本呈现了民族政策在内涵和目标上的继承、发展、创新的主要脉络。这一过程体现了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始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认识中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相结合,从根本上保证了民族政策的正确方向。二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与时俱进。党的民族政策始终立足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特征,都直面民族工作实践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保证系统化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民族政策的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使我们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无论是在我国的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时期,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引领中华民族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自觉走向伟大复兴,成为我们党近百年历史的一条红线。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中华民族和整个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民族关系总体和谐,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在党的建设中的宝贵经验就是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把握正确方向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现于始终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党引导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我国民族关系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辟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正确方向,从明确民族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和跨世纪发展的主要任务,到逐步提出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进而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在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不断拓宽了以“八个坚持”为基本内涵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谋划复兴大局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现于谋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统一起来,明确了我们在新时代的发展目标。谋划复兴大局在民族领域的具体体现就是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不断创新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民族平等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得以确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在民族领域得以推进,各民族一起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得以加强发展。特别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置于整个人类和世界发展的情境之中,提升了我们认识理解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大局意识。 (三)制定科学政策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现于科学制定各项政策措施。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所制定的政策都瞄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不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使各民族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比如,我们充分认识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复杂性,采取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攻坚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政策措施,采取了重点扶持人口在30万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2018年“三区三州”贫困发生率下降6.4个百分点、云南3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的巨大成绩。另一方面,坚持既充分运用物质力量,又充分运用精神力量,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而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障国家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物质基础;通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构筑共有精神家园等政策措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而温暖人心、凝聚人心、争取人心,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精神动力。 (四)促进体系改革 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体现于不断促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改革。70年来,我们完成了对法律制度体系、民族政策体系、民族政策价值体系和民族事务治理机构体系的设计,并将其纳人到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中。2018年党的第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佚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之后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归口中央统战部,进一步加强了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通过党政复合结构实现政治与行政对民族事务的合力治理。我们还坚持和健全民委委员制,推动民族工作社会化,形成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合力。同时,党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的作用。2014年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以来,城市基层社区党建得到极大的增强,社区民族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各民族相互嵌人的社区环境初步形成,实现了对各民族群众更好地接纳。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和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社区的实践,推动了城市民族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 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加强党的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最终要通过高素质的民族工作干部队伍来实现。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提出了大力培养选拔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提出民族地区好干部要做到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把懂不懂民族工作、会不会搞民族团结作为考察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民族干部培养选拔标准的不断提高。当前,民族工作干部更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 总的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九个坚持”涵盖了党和国家民族工作三个层面。第一个和第二个坚持强调的是依据什么做民族工作,包括由基本国情而明确的最高利益和由指导思想而开拓的正确道路。第三个到第七个坚持强调的是民族工作做什么,包括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两个结合)、民族工作的主线(共同体意识)、经济建设(美好生活)、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法治建设(平等团结)。第八个和第九个坚持强调的是民族工作怎么做,包括政策实践(继承发展创新)和党的建设(体制机制)。“九个坚持”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进一步回答了我国民族工作为什么最成功,怎样正确解决民族问题,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如期完成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健康扶贫任务
- 下一篇:新中国70年民族领域的经验总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