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孙伟伟]神话图像研究综述与发展路径思考


    摘要:除书面文本与口头传唱之外,神话还以大量的图像形式存在。梳理国内外神话图像研究的状况发现:国外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包括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介绍、图像学对神话图像意义的研究、考古学对神话图像的考证、艺术学对神话与艺术的研究四个方面;20世纪国内对神话图像的研究以考古图像为中心,21世纪以来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主要集中于对神话图像的历史考证、图像意义的阐释、图文口关系的探讨、图像审美特征及演变的研究、神话在当代图像中的转化应用研究、神话图像本身理论性的探讨等方面。我国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如何将神话图像研究正式纳入神话学研究领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神话;神话图像;图像研究
    

    神话不仅以书面文本和口头传唱的形式,还以大量的图像形式存在,从古代的汉画像石、帛画、壁画、绘画,到当代的雕塑、民间工艺、应用设计等,神话图像作为神话的表现方式和传承媒介,似乎从未间断。对神话图像的研究应该是神话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学者较多关注书面文本与口头传唱,忽略了对神话图像的研究,但这一领域的研究绝非完全空白,下文将国内外对神话图像的研究状况作简要梳理,以进一步探讨神话图像研究的发展路径。
    一、国外神话图像研究状况
    国外关于神话图像的研究主要包括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介绍、图像学对神话意义的研究、考古学对神话图像的考证、艺术学对神话与艺术的研究四个方面。
    (一)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介绍与研究
    国外神话学界有众多关于神话图像的介绍性著作,如美国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Joseph Campbell)的The Mythic Image一书,详细介绍了世界各地各种主题的神话图像(绘画、雕塑、器物、建筑等)。该书以神话图像为主,辅助以详细的文字介绍。当然,该书仍与坎贝尔的心理学分析有关,类似于《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与《神话的力量》(The Power of Myth)中所分析的观点,但相对较为简单,主要是对神话图像的阐释。坎贝尔去世前正在创作《世界神话历史地图》(Historical Atlas of World Mythology),这一系列丛书利用大量的图像与神话,追溯了史前人类神话符号和神话故事的发展,但坎贝尔去世之前仅完成了第一卷,其编辑Robert Walter完成了第二卷的前五部分,现只有第一卷(The Way of the Animal Powers)和第二卷(The Way of the Seeded Earth)的前五部分出版。美国学者戴维·利明(David Leeming)和埃德温·贝尔德(Edwin Belda)合著的《神话学》(Mythology)已翻译成中文版,其中配有58张彩图和141张黑白图,书中对图中所述的各国神话进行了简要介绍。英国学者Robert Graves编著的《神话学百科全书》(Larousse Encyclopedia of Mythology),利用众多的插图,介绍了各国的神话故事及神话人物。英国神话学家Roy Willis及其团队编著的《世界神话学》(World Mythology),收录了500多幅彩色照片、艺术作品等,介绍了世界各国重要的神话故事。此外,还有英国学者Gilbert Meadows编著的An Illustrate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Mythology,T.P.Wiseman编著的The Myths of Rome,Philip Matyszak编写的The Greek and Roman Myth,美国学者Mark P.O.Morford与Robert J.Lenardon合编的Classical Mythology,De Grummond与Nancy Thomson合编的Etruscan Myth,Sacred History,and Legend等,都是对西方神话图文结合式的介绍,为研究西方神话图像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另外,有学者对神话与图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耶鲁大学神话学、宗教学教授Phyllis Granoff的文章V r·'scikodarī: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yth and Image in Indian Art。作者介绍了印度艺术中名为V r·'scikodarī,肚子上有蝎子图案的女神雕塑,根据对印度万神殿中恐怖和破坏性女神神话的广泛研究,解释了她与图像中蝎子的关系,并对如何将神话中具体的神抽象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雕塑进行了探讨。印度德干学院院长G.B.Deglurkar的Iconology and Mythology一文,利用印度图像,较早探讨了图像学与神话学,认为图像是为朝拜者、教派竞争、教义信条而创造,也是为了神话故事而准备的。文章主要关注了神话化的图像,并认为在识别图像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找出图像学与神话学之间的重要联系,二者可以激发宗教的活力,特别是在民间层面。
    (二)图像学对神话图像意义的研究
    20世纪上半叶,阿比·瓦尔堡及其门徒潘诺夫斯基开创了图像学研究,认为某个时期的艺术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和宗教、哲学、文学等具有密切关系,图像学的早期发展与文艺复兴时期的神话图像艺术紧密相关。
    潘诺夫斯基首先对图像学做了系统的表述,其1939年出版的著作《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Studies in Iconology)至今仍是图像学研究领域的经典。该书将图像学方法与例证结合起来,导论部分提出了图像学的三个阶段,即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及图像学阐释。前图像志描述即对图像的辨识,用文字就作品本身的视觉品质来描述图像;图像志分析即根据传统知识分析、解释作品图像中的故事或寓言,由此进一步分析其中的情节或人物;图像学阐释即发现图像的深层意义,它可以揭示一个国家、时期的宗教信念和哲学主张的基本立场等。作者用该方法解读了皮耶罗的两组绘画、丘比特图像等,论述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之后的《视觉艺术的含义》(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一书,对图像学方法做了进一步阐释,认为艺术史家应该尽可能地搜集与所研究图像有历史关联的文献,从而为其提供有关政治、宗教、社会、科学等方面解读的证明。英国图像学家E.H.贡布里希(E.H.Gombrich)认为,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只关注艺术品的思想而不重视其形式,是对图像最大的误解。他一方面肯定了图像学的价值,另一方面指出了图像学必须从研究习俗惯例而不是象征符号开始。其研究的重点,是将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的目的和范围明晰化并逐步缩小,建立一套标准和矫正原则。《象征的图像———贡布里希图像学文集》(Gombrich on the Renaissance),集合了贡布里希关于图像学研究的文章,讨论了图像学的目的和范围,对众多的西方神话图像重新进行了解读。美国图像学家汤姆·米歇尔(W.J.T.Mitchell)近年来提出了“图像转向”,他反对现代图像学及其背后的诠释学系统,对图像学进行了重构,扩大了图像的定义,提倡让图像学从艺术史、美学中解脱出来,去研究非艺术、非美术的图像。其“图像三部曲”,即《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Iconology:Image,Text,Ideology)、《图像理论》(Picture Theory)及《图像何求:形象的生命与爱》(What Do Pictures Want?),对何为图像、图像与语言的关系、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图像理论等基本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试图在潘诺夫斯基的基础之上发展当代图像学。此外,美国学者詹姆斯·埃尔金斯(James Elkins)《图像的领域》(The Domain of Images)、梅维恒(Victor H.Mair)《绘画与表演———中国绘画叙事及其起源研究》(Painting and Performance:Chinese Picture Recitation and Its Indian Genesis),英国学者诺曼·布列逊(William Norman Bryson)《视阈与绘画:凝视的逻辑》(Vision and Painting:The Logic of the Gaze)、彼得·伯克(Peter Burke)的《图像证史》(Eyewitnessing:The Uses of Images as Historical Evidence),虽未对神话图像做出解读,但其研究方法与对图像学的思考,都对神话学研究神话图像具有极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另外,有学者将图像学与考古学相结合研究神话图像,如美国学者巫鸿对中国汉画像及墓葬艺术的研究,是利用图像学研究神话图像的典范,其著作《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The Wu Liang Shrine:The Ideology of Early Chinese Pictorial Art)、《黄泉下的美术:宏观中国古代墓葬》(The Art of the Yellow Springs:Understanding Chinese Tombs),分别对武梁祠、洛阳卜千秋墓壁画中的神话图像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图像所表达的内涵做出了深入的分析。英国考古学家伊伍德(Christiane Sourvinou-Inwood)Reading Greece Culture:Text and Images,Rituals and Myths一书,对神话图像的解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破译古代雅典瓶画上的神话形象以及背后的故事,必须借助于图像学的方法,认为对雅典瓶画场景的阐释应该从图像学和语义学两个层面展开。另有文章Myths in Images:Theseus and Medea as a Case Study,利用忒修斯和美狄亚图像作为案例,认为任何对古代形象的解读都是一种经验论的方法,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自己时代的一些假设性因素在其中,这些解读后的形象其实是对古代形象的重构与侵犯,强调尽可能按照古人当时看待形象的方式来解读古老的神话形象。法国考古学家南诺(Nanno Marinatos)在The Goddess and the Warrior:the Naked Goddess and Mistress of Animals in Early Greek Religion一文中,也对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近东与希腊艺术品中出现的大量的裸体女神进行了解读和阐释。
    (三)考古学对神话图像的考证
    对古代出土的神话图像进行考证研究,是早期神话图像研究的主要部分。美国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Marija Alseikaite Gimbutas)在《女神的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Goddess)、《活着的女神》(The Living Goddesses)等书中,运用大量的史前考古所得的图像资料,结合内容广泛的欧洲神话传说,以充分的证据展现了欧洲史前时期女神的存在,如雕塑、小雕像、寺庙模型、壁画、花瓶、祭祀容器等,真正打破了神话学与考古学、宗教学、民俗学之间的学科界限,对神话象征符号体系进行重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20世纪早期对神话考古图像的研究与当时国外探险家、研究者紧密相关。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期,外国探险家对中国西北进行了掠夺性考察。1915年,《西域考古图谱》公布了新疆考察所得伏羲女娲彩色绢画。1928年,英国斯坦因《亚洲腹地考古图记》介绍了新疆考古发现的众多神话彩色绢画、壁画以及经卷等。图像公布之后,聚焦于考古论证与神话溯源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展开,不乏日、德、苏联等国的研究者。
    日本学者小林太一郎《女娲と观音》一文,将中国神话始祖神女娲与佛教菩萨观音作了比较研究。林巳奈夫从考古学转而研究中国神话,其专著《刻在石头上的世界:画像石述说的古代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神与兽的纹样学:中国古代诸神》以及文章《长沙出土战国帛书考》《长沙出土楚帛书之十二神之由来》《汉代的鬼神世界》等,对中国神话考古图像做了详细的论证与研究。此外,日本学者谷野典之《女娲、伏羲神话系统考》、小南一郎《中国西部地区的伏羲女娲图像》等文章,通过伏羲女娲神话图像对其神话发展等进行分析研究。苏联学者Э·M·杨申娜《汉墓画像石略论》仔细考察了当时能见到的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的墓刻画像中的神话故事,详细分析了伏羲女娲画像。李福清《人类始祖伏羲女娲的肖像描绘》,是20世纪末利用汉画图像研究伏羲女娲神话成果中较为重要的文章,他以汉代石刻画像、壁画、高句丽画像,唐代新疆帛画等为考察对象,结合汉代纬书,探讨了神话形象从兽形到人兽共体,再至全然人形的演变过程。德国学者K·芬斯特布施《〈山海经〉与造型艺术的关系》一书,从《山海经》中挑出诸多片段,与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的幻想联系起来研究,但是未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之后出版的《汉代画像石母题目录索引》是当时第一部汉画像母题索引书,此书包括了目录本身及汉代画像插图,对神话考古图像的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艺术学对神话与艺术的研究
    艺术包含了图像艺术,国外关于神话与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古典神话与当代艺术的研究,此外,还有众多图文结合对艺术与神话进行介绍的通识性读物。
    关于古典神话与当代艺术的研究,如美国艺术学家Isabelle Loring Wallace与Jennie Hirsh合著的Contemporary Art and Classical Myth一书,讨论了当代艺术与古典神话主题的密切关系。该书由14篇原创论文组成,探索并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了当代艺术与古典神话的多面交叉,汇集了众多研究方法。一些文章专注于单一作品,因为它们与特定的神话有关;而另一些文章采用更广泛的方法,呼吁神话可以成为当代艺术的主流趋势。英国学者James Cahill的著作Flying Too Close to the Sun:Myths in Art from Classical to Contemporary,介绍了古典神话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发艺术,将古代、现代和当代艺术家的神话风格艺术品联合起来。在其12个主题章节中,选择了200多件以希腊和罗马神话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以新旧并列的形式呈现,对比了过去与现在,突出了神话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此外,美国人类学家Micheal Paul Jordan与Daniel C.Swan合写的文章Painting a New Battle Tipi:Public Art,Intellectual Property,and Heritage Construction in a Contemporary Native American Com munity,对画家制作帐篷绘画做了人类学的分析,进而探讨了美国印第安土著民传统军事神话在当代艺术创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对神话学从制作者角度去研究神话图像具有借鉴意义。J.D.Lewis-Williams的文章Debating Rock Art:Myth and Ritual,Theories and Facts,从南非的岩画图像出发,探讨了神话与真实、人类动物图、意识范围、祭坛与牺牲、理论与事实等问题。
    除了专业的学术研究之外,还有众多介绍神话与艺术的通识性读物,这些读物都是图文结合,可以为研究国外神话图像提供大量的基础资料。如美国学者Thomas H.Carpenter的Art and Myth in Ancient Greece一书,梳理了古希腊神话艺术,将研究时间扩展到了公元前700~前323年。他认为瓶画描绘故事的方式会代代更改,同样一则神话故事,不同时间的表述语境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印度画家及作家Madanjeet Singh的著作The Sun in Myth and Art,讲述了从原始社会至今的关于太阳的图像与神话表现方式,介绍了其在建筑、文学、哲学、信仰等方面的创造性影响。美国考古学家Patrick Hunt的著作Renaissance Visions:Myth and Art,探索了文艺复兴时期12个最受欢迎的艺术作品的广泛背景和传说,对希腊和罗马神话的这些经典表现进行了生动的诠释,将读者带入一个致力于美和神话的历史时代。意大利学者Luca Giuliani的Image and Myth:A History of Pictorial Narration in Greek Art一书,讲述了古希腊花瓶图片背后的故事,探讨了古代艺术家如何确定用于讲述基本故事的主题或历史和神话事件。此外,相关的读物还有Michael Willis的Tibet:life,myth and art,Joann Fletcher的Ancient Egypt:life,myth,and art,Emma Stafford的Life,Myth,and Art in Ancient Greece等。
    国外神话学对神话图像的介绍可以为我国神话学研究提供详实的资料,图像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带来方法论意义上的启发,关于传统神话与现代艺术的探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从整体上看,其研究仍旧较为零散,缺乏整体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