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军史 > 近代战争 >

兵败野人山:杜聿明自认一生最大失误,两个错误数万将士殒命(2)


    
    可这时史迪威和罗卓英却连续四次下令:攻下东枝后,除留下第200师继续进攻和邦、莱林一线外,其余部队转向中线,进行根本不可能的“曼德勒会战”。
    按照杜聿明的看法,这一错误调动正好与战场形势南辕北辙,前景凶多吉少。但是,“性格决定命运”,战场上,杜聿明有敏锐的直觉和正确的判断,但却往往没有坚持自己判断的决心。此刻依然如此,杜聿明没有坚持己见,而是服从了史、罗的命令,结果战局急转直下,最终导致了全面崩溃。他自己也承认:“我的最大责任是1942年4月19日未与史迪威、罗卓英彻底闹翻,未能独断专行,下令第五军全部向棠吉(东枝)集中。”
    第二个错误是命令部队转道野人山回国。
    日军的56师团抢占了从保山通往大理的道路,截断国军的退路。中国远征军只面临三种选择,一是与日寇血战,夺路而出。二是从保存实力的目的出发,撤往印度。三是翻越野人山撤退回国。第一种选择,从纯军事角度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缅甸的日军是号称为“丛林之虎”的第18山地师团与第55师团,还占有绝对的制空权,硬打下去很有可能全军覆灭。这种赌一把的弄险作法绝不是一个冷静的将军应该选择的。二是撤往印度。但当时英美方面要求中国军队以难民身份撤入印度,虽然罗卓英同意这种方案,但杜聿明将军认为这有侮辱中国军人的人格,严词拒绝。在生与死,荣与辱的面前,杜聿明将军率领五万人,选择翻越荒无人烟的野人山撤退回中国。
    但是,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杜聿明看了地形图,就认为此路可行,但是他根本不知热带丛林的危险性,不熟悉热带丛林的自然环境,中国军队也不具备热带丛林生存技能。野人山位于中印缅交界地带,是一条长达400公里的狭长河谷,这里山岭纵横,河流密布,传说有“野人”出没,当地人叫做胡康河谷。所谓胡康在缅语当中就是“魔鬼出没的地方”。
    
    当时丛林温度高达42度,潮湿闷热,瘴气肆虐。在丛林里时日一长,吃喝无继,远征军在喝了不干净的水之后传染病横行,但药品不足又让大量患病的人开始死亡。连杜聿明都受到了传染,靠人用担架抬着才能走,可就是抬着杜聿明这些人也接连受到传染,负责抬杜聿明的士兵就死了二十几个。除了置人于死地的瘴疠之气以外,吸血的蚂蝗和各种不知名的吸血虫子遍布丛林,大蚊子传播着登革热和猩红热,生存环境极其恶劣。一路上远征军前仆后继,留下累累白骨。
    大军走了三个月才走出了丛林,历时半年的入缅之战也以远征军惨烈的撤退宣告结束。十万远征军入缅,作战不足两个月,死亡61000人,其中战斗伤亡仅一万余人,有近四万人死在了野人山之中。反倒是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脱离第五军,向西折往印度,全师保持了完整建制,保存了有生力量。
    这次入缅作战,远征军损失惨重,杜聿明深以为恨,抱憾终生。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