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0月31日电(记者巩志宏、邢广利)河北新河县文保部门日前在进行文物排查时发现一块清光绪年间石碑,记载了当时官办教学场所“堂阳书院”发展历史及重修过程,距今...
新华社郑州10月30日电(记者桂娟、双瑞)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热度持续不减,公众对3800年前“最早的王朝”的社会生活图景充满好奇。研究者近日披露,通过二里头遗址出土的34例人...
新华社太原10月30日电(记者刘翔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称“国保”)新增至531处,仍居全国第一;国保数量全国排名前五的地级市中,山西占四席;“古建大省”名不虚传,国...
新华社北京10月30日电(记者王琦)“行远同梦——华侨华人与新中国特展”30日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此次展览以时间为轴,分为家国情怀、心系中华、赤子丹心、共创辉煌、砥...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9日电(记者白明山)记者从河北省清河县获悉,当地北王庄村一户王姓村民家中发现一册清代乾隆年间《王氏家谱》手抄孤本。这本家谱始修于乾隆七年(1742年),...
《十年,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特藏数字化终完成,5.3万卷全部无偿共享,一键直达》,这篇发布于2017年8月的微信公众号文章,至今仍然不断被转发、阅读。 这篇文章热度不减的背...
【文化评析】 据报道,日前,国际博物馆协会在日本京都召开第25届大会,全球13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博物馆界专家和工作者参会。本届大会的一项主要议题为“亚洲博物馆中的西方艺术...
中新网西安10月25日电 (记者 田进)由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主办的“唐蕃古道——七省区精品文物联展”25日在西安向公众展出。 据介绍,全长3000余公里的唐蕃古道,跨越了陕西、甘肃、青...
“历史有什么用?”这也许会被人视为假问题,但确实是历史无用论的一个反映,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历史,甚至在高校出现一些原本学习理工科的学生转向历史专业的现象。然...
为期两天的“纪念二里头遗址科学发掘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结束了,但对二里头遗址的考古学研究、对夏文化的探索显然并不会因此而降温。 1959年,古史学家徐旭生依据文献线索在...
一座汉白玉雕刻的模型,甲骨层层堆叠,再现了殷墟127号坑甲骨堆被发掘时的场景。1936年,河南安阳殷墟小屯村发现一个储藏着大量甲骨的圆穴,其中清理出甲骨17096片,出土数量为迄...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王懿荣是学界公认的甲骨文最早的发现者。 1903年,刘鹗出版《铁云藏龟》。这是第一部甲骨文著录书。 1904年,孙诒让撰成《契文举例》。这是第一部甲骨...
甲骨学走过的12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草创到辉煌、从史学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发展历程。甲骨学在前进中曲折发展,具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特点如何?记者为此...
1.用纪念,弘扬文化 时钟滴答,走到2019年10月20日。 “我来了。”80多岁的罗琳带着深深的怀念又一次来到安阳小屯。介绍自己时,她会说:“我是雪堂罗振玉的七孙女。”罗振玉是“...
【光明论坛】 “书影中的70年·新中国图书版本展”“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中国国家博物馆近日举办的两个展览之间,似乎产生了一种内在的关联、一...
近年来,随着新史料的出现尤其是大批满、汉、蒙、藏等文字档案的整理出版,国际满学研究日益繁荣,并在方法、视角和史料运用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为进一步促进海内外满学...
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把学习党史、新中国史作...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朱羿 实习记者胡天莉)10月19日至20日,中国现代史学会2019年年会暨“近现代中国与西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兰州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
中新网桂林10月25日电 (欧惠兰)10月25日,“八桂烽火涅槃新生”广西革命文物展在桂林博物馆开展,此次巡回展将在桂林持续展出至11月30日。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新华社石家庄10月28日电(记者刘桃熊)日前,河北省临西县文保所工作人员在该县摇鞍镇乡马尔寨村一村民家中,发现了一方完整的北宋时期墓志铭,该墓志铭立于“开宝二年”(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