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解密 >

国军王牌第五军酿成中国抗战史上最大的悲剧(2)

http://www.newdu.com 2017-08-24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1932年底,18军已由一个师扩编为下辖5个师29个团,大大超出了一个军的正常建制。对此杂牌部队人人自危,靠拢18军时甚至比对战红军还要紧张。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这种快速的扩张,却得到了蒋介石的大力支持。
     晏欢(国民革命军新一军军长潘裕昆外孙《密支那战役全记录》作者):就是抗战前夕的那个大换械,换德式准备啊,这些都是他们18军的,这些是在最领先,最先得到的这些东西。因为这也是陈诚的作用,陈诚他一定要打造他,打造维护他自己这个利益集团吧。
     解说:作为蒋介石眼中的头号王牌,18军吸引着众多青年军官慕名而来。许多军校毕业生,宁愿到18军当排长,也不愿到一般部队当连长。而陈诚也顺应这种趋势,经营起了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这就是靠陈诚和蒋介石之间的关系,下面的军官和陈诚之间的这种关系,所以互相攀援,这样才有了这个一树开花的这样一种局面。
     陈晓楠:在国民党军界18军被称为是“土木工程系”,这是因为18军主力为11师,而拆字重组,十一为土,十八为木,再加之18军有一个攻城旅,谐音叫工程因此而得名。
     而实际上“土木工程系”的陈诚,也确实建立起了一座属于自己的大厦,一种聚合之力正在形成。此后总共有5名陆军一级上将、4名参谋总长、2名海军司令、1个空军司令、1个地勤司令以及20多个军长,相继从土木系的阵营走出,这张遍布国民党军界的无形的大网,正是在陈诚的手中缔结的。
     解说:74军号称逢战必有功,虎奔之师威名背后有着怎样的苦心经营,王耀武左右逢源,张灵甫刚愎自用。两位军长又将给74军带来怎样的命运转折?《雄关漫道-抗战战地记忆》“将与士”正在播出。
     陈晓楠:在国民党军界有一支军队号称逢战必有战功,这便是被成为虎奔之师的国民革命军第74军。这支在淞沪战场火线成军的部队,几乎参与了抗战期间所有正面战场的大型会战,并且以万家岭、上高、常德三战名垂青史。
     其下属51、57、58三个师,分别因51师能攻、57师能守、58师攻守兼备,在日军战史中也留下了三五部队的威名。这样的功绩在国民党军界足以令人望其项背,而威名背后不仅有全军将士的浴血拼杀,同样也离不开四位军长的苦心经营。
     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据传为蒋介石外甥,无论真假,黄埔一期出身的俞济时,自然是为74军奠定了浓厚的嫡系色彩。而此后在74军历史上,两位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军长,也更是为这支部队的命运注入了戏剧化的色彩。这两个人就是74军的第二任军长王耀武和第四任军长张灵甫。
     解说:1921年,17岁的王耀武成为天津北安利饼干厂的一名学徒,三年后王耀武考入黄埔三期。而此前这段商场学徒的短暂经历,却将对他的军人生涯产生重要影响。
     1933年6月,蒋介石亲率50万大军“围剿”红军,王耀武在宜黄苦守24天一战成名,被提拨为28岁的少将旅长。此后红十九师师长寻淮洲、红二十师长王如痴、红二十一师师长胡天陶,甚至红十军团总指挥方志敏,都在王耀武的围追堵截下被打败。
     在江西“剿共”中崛起的王耀武,是国军队伍中冉冉升起的新星,然而要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军政界生存下来,王耀武需要的绝不仅仅是战功。1937年9月,74军在淞沪成军,首任军长俞济时与王耀武有着颇深的渊源。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王耀武为了跟他之间搞好关系,每年过节的时候,他都去看看俞济时,或者自己没有时间去的话,没有工夫去的话,他派人代表他去看俞济时。
     解说:出类拔萃的公关手段不仅令人为王耀武适时美言,一个更为实际的好处,是保证了他有直达上听的顺畅渠道。1939年6月,俞济时升任第10集团军副司令,王耀武则毫无悬念的成为了74军第二任军长。
     在军界长袖善舞花钱如流水,而王耀武幼年商场学徒的经历,此时开始发挥功效。早在1929年,王耀武便重操旧业,与人合伙在武汉开办一家振兴饼干厂,从此身穿戎装的王耀武又多了一个身份。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抗战期间王耀武一方面带领部队南征北战,一方面派人在宁波、在温州、在重庆这些地方,用低进高出的这样一种方式,倒卖一些什么胶鞋、内衣,包括其它的一些日用品,这个时候很做了一些生意。
     解说:作为一名商人,王耀武深知金钱对人心的效力,在处理军中与钱财相关的事务时,也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精明与变通。当时在国军中贪污是一种近乎公开的普遍现象,除了克扣经费,对部队影响尤为恶劣的则是吃空额,长期虚报兵员的后果是部队战斗力大打折扣。然而对于这一危害严重的贪污行为,国军中却始终难有行之有效的应对之法,对此王耀武决定以疏代堵,以拉夫的空额代替兵源空额。公开规定,军官在非战斗时期,可以吃扣规定数额的夫缺费用。
     张军(《蒋介石五大主力兴亡实录》作者):这些当官的,他有一定的这样一个所谓的公开的,这样一个所谓合理的这种收益,而不至于你把这个钱,因为吃不了这个钱之后,你就吃空额。而王耀武他通过这种“长夫缺”,来替换所谓的“吃空额”,就保证了部队里兵员的充分,所以整装满员是74军能够打胜仗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解说:如商人般精明的王耀武,给74军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部队的凝聚力更强,名声更响,战斗力则更加强大。在当时与国军中的兄弟部队相比,74军军需充足、福利优厚、战斗力满员。在以人海战术应敌的抗日战场上,这也成为74军能够逢战必有功的一个重要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