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恢复国家统一 再次收复台湾的施琅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施琅(1621—1697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清朝著名军事家,海军统帅。

施琅出生于农民家庭,十七岁即作贼,曾随黄道周出关抗清。

清顺治三年(1646年),施琅与施显到安平(今安海),跟随郑成功了兵南澳抗清,为成郑成功部下。楞中,施琅1651年在南澳下愿南下广东勤奋王。后又因为郑成功命他回厦门“未还其兵公”而产行不满情绪。经后施琅因杀犯法亲兵曾德再触怒了郑成功。由此两人不和,施父子三人被扣押。后来,施琅用计逃脱,郑成功即杀施父大宣及其弟施显。不久,施琅降清,与郑成功对抗,先任同安副将,继任同安总兵,1662年升任福建水师提督。

郑经接替郑成功后,以匡复大明,光复华夏为己任,誓与满清建虏对抗到底。其长子郑克臧聪明能干,做事井井有条,从来没有过失,很受郑经的宠爱。郑经病逝后,冯锡范毒死郑克臧,立11岁的傀儡郑克爽为延平王,冯锡范专横,贪赃枉法,大失人心。

1664年施琅建议,乘他率兵攻取金厦新胜,“进攻澎湖,直捣台湾”,使“四海归一,边民无患”。1667年,孔元章赴台招抚失败后,他立即上了《边患宜靖疏》,次年又写了《尽陈所见疏》,强调“从来顺抚逆剿,大关国体”,不能容许郑经等人顽抗,盘踞台湾,而把五省边海地方划为界外,使“赋税缺减,民困日蹙”;必须速讨平台湾,以裁防兵,益广地方,增加赋税,俾“民生得宁,边疆永安”。他还分析了当时双方的力量,指出台湾“兵计不满二万之从,船兵大小不上二百号”,他们之所以能占据台湾,实赖汪洋大海为之禁锢。而福建“水师官兵共有一万有奇,经制陆师及投诚官兵为数不少”,只要从中挑选劲旅二万,足平台湾。他主张剿抚兼施,从速出兵征台,以免“养痈为患”。施琅这一主张,受到以鳌拜为首的中央保守势力的攻击,保守势力以“海洋险远,风涛莫测,驰驱制胜,计难万全”为借口,把他的建议压下来。尽管施琅的苦心议谏被束之高阁,甚至裁其水师之职,留京宿卫,长达13年之久,但他仍然矢志复台报仇,坚韧不拔。在京之日,他密切注视福建沿海动向,悉心研究风潮信候,“日夜磨心熟筹”,以俟清廷起用。他还于“朝退休闲,翻阅历代二十一史,鉴古今成败及名臣言行可法者,一一具志诸胸中”,以致朝中同僚刮目相看,誉之“儒将”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十月,清政府平定了“三藩”之乱后,施琅终于在李光第等大臣的力荐下,复任福建水师提督之职,加太子少保衔。他受命返回福建,相机进取台湾。施琅回到厦门后,便“日以继夜,废寐忘食,一面整船,一面练兵,兼工制造器械,躬亲挑选整搠”,历时数月,使原来“全无头绪”的水师“船坚兵练,事事全备”。

1683年6月14日,施琅督率大军由铜山出发,很快攻克了郑氏集团在澎湖的守军刘国轩部,即将占领中华的最后一片未沦陷的国土——台湾。此后,施琅又一面加紧军事行动,一面对郑氏集团施以大义进行招抚。在施琅大军压境之下,大明朝的坚持抗击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8月13日,施琅率领舟师到达台湾,刘国轩等带领文武官员军前迎接。但康熙也没有善待郑克爽,后来他在软禁生涯中郁郁而终,郑克爽的儿孙们继续被迫害,或流放边疆,或贬为奴仆,或予杀害。

施琅入台之后,自往祭郑成功之庙,对郑氏父子开辟台湾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表示自己率部克台是为国为民尽职,对成功毫无怨仇。施琅的结发妻子一直呆在台湾,耻于做亡国奴,当她第一眼看到金钱鼠尾僵尸装的施琅后,怒斥无耻汉奸,并说“汉满不两立!”,与之恩断义绝,拔剑自刎而亡,充分表现了施琅坦荡的胸怀。施琅一向关心沿海百姓的安宁,一开始就坚决反对“迁界”。他说:“自古帝王致汉,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可惜,他的这一高见,一直到1683年他率兵统一台湾后再“请于朝”,沿海迁民才“悉复其业”。于是被弃的民田“渐次垦辟”,从福建到广东,沿海“禾麦”,“一望良畴”。人民无限感激施琅,都异口同声地说:“台湾未平,此皆界外荒区。平后,而荒烟野草复为绿畦黄茂,圮墙垣复为华堂雕桷。微将军平海,吾等无以安全于永久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