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林彪死后周恩来痛哭 林彪出逃毛泽东为何要周恩来读"晋书"

http://www.newdu.com 2017-08-30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毛泽东与周恩来 周恩来总理为人光明磊落,有情有义,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许多知识分子、干部子女。林彪虽叛变,但一起走过的艰苦岁月不假,故而林彪死后周恩来失声痛哭。 林彪出逃毛泽东要周恩来读"晋书"
    1971年林彪突然出走,预示着“文革”的彻底失败,对毛泽东来说是一次最为沉重的打击。中共九大党章上钦定的接班人,怎么会落得如此不光彩的下场?对毛泽东来讲,他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有一个明白的交待,而且这个交待必须说得过去。而且林彪一死,接班人成了空缺,原来的交接班打算全部落空,身后之事还得重新盘算。而这时北方边境又有苏联陈兵百万。为处理好这些麻烦透顶的事,心力交瘁的毛泽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调整党政军领导机构,提升周恩来在党内的地位,要他主持中央政治局工作。毛泽东还对中央军委办事组的成员说:“凡讨论重大问题,要请总理参加。”
    虽然如此,当毛泽东心中有难消的郁闷,仍然习惯于从史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972年10月1日,毛泽东通过姚文元向中共上海市委写作组的朱永嘉布置大字本古籍的校勘注释任务,首次布置的是《晋书》中的《谢安传》、《谢玄传》、《桓伊传》、《刘牢之传》,要求将四传标点简释,合订为一册,上送毛泽东。
    又是几十年过去了,研究“文革”史的学者感兴趣的是,毛泽东选读这四篇古文,而且还要政治局的人都读,究竟是为什么?毛泽东要用传记中的哪些事情来传达自己的思想?对这些问号的破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毛泽东在这个重要时刻的心态。 毛泽东是影射史学的高手,善于以古代之矢射今世之的。但是历史和现实总要有某些相似之处,方可给咏史的人抒发机会。
    因此,不妨把这四篇古文所记事件的背景作简略介绍:东晋在北方苻坚百万大军压境,江南处于弱势,如何能以弱胜强,克敌制胜,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在国家危难之际,谢安出山,率侄子谢玄迎战苻坚于淝水,最终使东晋政权稳定,得以偏安于江南。王、谢两家是东晋的名门望族,是东晋政权的顶梁柱,一直维持到南朝结束,到了中唐时,当然都已经衰落了。当时面临各种危局,谢安这个人临危不惧,对朝廷大局的稳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谢安字安石,是谢尚的堂弟,童年时就神色沉敏,风宇条畅,受到东晋名臣桓彝的称赞:“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长,官府召用,称病不就,与王羲之、高阳等交游,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谢安隐居会稽东山,放情丘壑,每出游必以妓相随,后人称之为“东山之乐”。善清谈的简文帝司马昱能猜透谢安的心思,说:“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朋友们为谢安对官府的屡召不应,深为感叹地说:“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可见人们对谢安所寄予的期望,恰如当时期望于周恩来。周恩来读《谢安传》不会不注意这两句的,读了之后又该作如何想呢? 简文帝病逝,东晋政局不稳,形势动荡,谣言四起,人人自危,这是老皇帝病逝时都会有的局面。桓温移兵新亭,大陈兵卫,将要篡东晋政权,召谢安及王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坦之很紧张,问计于谢安,谢安说:“晋祚存之,在此一行。”既见桓温,王坦之“流汗沾衣,倒执手版”,而谢安则从容就座,问桓温:“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也?”公然指出壁后有伏兵。使桓温图谋篡权的阴谋消弭于笑谈之中。
    林彪死后周恩来痛哭
    摘自《我的伯父周恩来》,周秉德著。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越来越多在伯伯领导下工作过的人都已双鬓斑白,也大多步入古稀之年,住进了干休所,迈入了离休干部的行列。可是,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仍使他们无法忘记过去的日子。他们口头讲,挥笔写,使伯伯许多鲜为人知的事情公布于世,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动,使我一步又一步进入到伯伯内心世界,使我受到了一次次强烈的震撼!更使我掂量出伯伯苦涩辉煌的分量。
    1971年9月13日林彪乘飞机外逃,消息一经证实,有人立即提出用导弹打掉。毛泽东主席摇摇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而伯伯曾拿着话筒向林彪乘坐的三叉戟喊话:“林副主席无论在国内哪个机场降落,我周恩来都去机场迎接。”接着,为了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伯伯吃住在人民大会堂,几乎整整三天三夜没合眼。这是许多文都回忆过的。
    有一个情节鲜为人知:中国驻蒙古大使馆派人带回的照片,证实了林彪的确折戟沉沙,自取灭亡之后,不断有面色严峻的国家领导人脚步匆匆进出于人民大会堂,弥漫着高度紧张气氛的东大厅里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其他人都已经如释重负地离开了,屋里只剩下周恩来、纪登奎。突然,一阵嚎啕之声如江水崩堤猛然暴发,这是一种长久的压抑到了极限,终于无法再压抑而暴发的哭声,一种痛楚无比撕肝裂肺的痛哭。纪登奎一下呆住了:不是亲眼目睹,他压根儿不会相信,发出这种哭声不是别人,正是面对墙壁双肩颤抖的周恩来!就是刚才还和大家一样露出久违的笑容,举杯庆祝这不幸中的万幸的周恩来!自从调到中央工作,纪登奎看到的周恩来永远是从容、镇定、乐观。是的,如果从身材长相上看,周总理只算是中等个,人偏清瘦,典型江南人的脸庞,端庄清秀,举止文雅,让人不禁联想起西湖边的杨柳。可是,从跟随他工作中的亲眼目睹,不管是外交上的剑拔弩张,还是党内错综复杂的局面,他永远应付自如,有用不完的智慧和精力!而且,他仿佛是专为克服困难来到这个世界的,往往越是困难、艰险,他越有力量和办法,仿佛世界上没有难得住他的事。又让人不禁想到扎根于绝壁陡岩上的黄山奇松———美感与力量最有机的结合。像今天这样的失控,纪登奎是第一次看见,真感到太意外了,太震动了,以至于平时反应敏捷极善言辞的他,此刻也乱了方寸,话说得结结巴巴:“总理,总理,林彪一伙摔死了,这是不幸中的万幸,应该说是最好的结局了,您该高兴,对不?!”讲完他自己才意识到,自己分明在重复着总理刚才讲的话。
    周恩来回过身来,双肩依然在颤动,脸上老泪纵横,他摇着头,声音嘶哑地反复说:“你不懂,你不懂!”确实,纪登奎也是直至“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才真正想明白周恩来的痛哭失声:为着树立和维护林彪副统帅的地位,冲击打倒了党政军那么多老干部,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全国从上到下,几乎无一幸免,国家主席刘少奇被定“叛徒、内奸、工贼”,煤炭部长张霖之被活活打死,多少老干部被投入监狱,多少群众因之划线受批判……如今,这个一直是被称为毛主席“最亲密战友”,并作为毛主席当然接班人写入党章的林彪,竟带着老婆、儿子逃往国外,落得个折戟沉沙,死无完尸!作为一个国家总理,他怎么不为“文革”以来党的一次次错误决策痛心!怎么再说以打倒刘少奇大树特树林彪为主要成就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他又怎么向全国党、政、军、民解释和交代这一切?!
    毛泽东主席之气魄够大,他在延安时就笑指拥有原子弹的美国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但林彪外逃之时,毛主席已是年过古稀老人,林彪外逃之事,给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致命的。1971年12月,正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召集会议的伯伯,出去接了一个电话,再进门时脸色灰白,他挥挥手说:散会散会!没了往日的镇定,转身带着小跑往电梯方向赶。卫士长张树迎扶着伯伯走进电梯,他明显感到总理的全身在发颤:“到游泳池。”他的声音也微微发颤。张树迎心里一震,一定是毛主席那里出事了。果然,一进游泳池,毛主席卧室的门窗大开,平躺在床上的毛泽东主席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仿佛已经没了呼吸。张春桥、姚文元、江青等人已经到了,只是冷漠地远旁站着。伯伯进去后立即向紧张焦急的医生询问情况,判定病情,紧急调来了吸痰器。经过吸痰,毛主席的脸色渐渐恢复了血色,大口喘着气;又过了一段时间,毛主席的眼睛慢慢睁开了。伯伯此时如释重负,他激动地扑到主席床边,双手紧握着主席的手,泪水夺眶、语音哽咽地冲口而出:“主席,主席,大权还在你的手里!”这句话,站在伯伯身边的张树迎听得清清楚楚,他内心无限感慨:党内对毛主席心思最摸底的恐怕非总理莫属。至今张树迎还仍常对我感慨:你伯伯一直维护毛泽东主席的地位,你说他崇拜主席,尊重主席,也是为了党!一个这么大的国家,总归得有个头儿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