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野史秘闻 > 野史趣闻 >

揭秘:恭亲王奕訢外号“鬼子六”是怎么来的?(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1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谁报考就与他绝交

但是,绝大多数士大夫的头脑中仍是陈腐观念,只知以讲些“尊王攘夷”的套语自鸣得意,一听有人谈外交,就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不遗余力,绝不思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即使到1875年与外国建交时,情况也没有改变多少。有一位公使的随员向礼部尚书祁寯藻辞行,祁寯藻叹道:“你好好一个世家子弟,为何也入洋务?甚不可解。”郭嵩焘出使英国时,竟然无人应选随员。三年任满回国后,他请假回湖南原籍,乘坐小轮船,其时湖南内河尚无轮船运行,湖南人见了大哗,说他沾染洋人习气,大集明伦堂,声罪致讨,并焚毁了轮船,郭嵩焘吓得不敢过问。

当时的风气就是这样。因此同文馆刚开始招生时,某位翰林对人说:“你如赴考,便非我辈,将与你绝交。”这次招生时,湖南、湖北的京官首先发出通知说:“凡我同乡,如有报考同文馆者,薪水较优,此后可以不分印结(清制,凡外省人在京考试及捐官,皆须在京同乡京官为具保结,上盖六部印。保证文书叫结,盖印的结叫印结),公事较繁,庆吊可以不相闻问。”表示谁报考就与谁绝交。

奕訢与倭仁争论过后,一些人仍在背后攻击奕訢“以夷变夏”(夏即华夏、中国),骂他是“鬼子”、“鬼子六”、“六洋鬼子”(奕訢在兄弟中排行第六),骂他主管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鬼使”。还有一些人撰写了这样的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予以冷嘲热讽。更有人散布流言飞语,说什么“胡闹!胡闹!教人都从了天主教。”李慈铭也在日记中极其不满地写道:今年开同文馆,“选翰林及部员之科甲出身、年三十以下者学习行走,则以中华之儒臣,而为丑夷之学子,稍有人心,宜不肯就,而又群焉趋之。盖学术不明,礼义尽丧,士习卑污,遂至于此。驯将夷夏不别,人道沦胥,家国之忧,非可言究。朝廷老成凋谢,仅存倭公(倭仁),然谋钝势孤,无能匡正,而尚见嫉于执政,龃龉于宫廷。”

旧势力占了上风

在这种情形之下,只要有人前去投考,便会遭到士大夫的鄙视。故在半年之中,报考同文馆的共有98人,无一是科举正途出身。考试时又有一些人放弃,仅有72人参考,勉强录取了30名。后因程度太差,又有20名退学,最后仅剩10名,只好并入先前的英、法、俄三馆。因此,也可以说在招生问题上还是旧势力占了上风。

奕訢与倭仁等人的争论只不过是一件小事,但却反映出在传统理学的熏陶下,顽固守旧的观念是何等的根深蒂固。正是在这些只会吹牛,反复弹奏早已过了时的陈词滥调,而又标榜爱国的腐儒极力阻挠之下,一切有益于国家民族的先进新生事物,都不能得到顺利地成长,使国家民族丧失了一个又一个改革发展的良机,这就是近代中国总受列强侵略,愈贫愈弱的根本原因所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