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感其忠义,弃官跟随曹操东行。走了三天,到了成皋,曹操说这里有个结义兄弟,两个人就来到了吕伯奢家里。吕伯奢说家里没有好酒,要到西村去打来。走后,曹操听到后院里有磨刀声,以为要杀了他,就拔刀把吕伯奢一家八口全杀了。再搜索,却发现厨房里捆着一口猪,知道是杀错了人。出村后,两人碰见吕伯奢,正拿着两瓶酒回来,曹操又把吕伯奢给杀了。陈宫问他,刚才是误会杀了人,那现在又是为什么?曹操就说了那句不义之人的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晚上,陈宫想趁着曹操熟睡杀了他,又一想,我本来是为了国家弃官跟随他,杀了他也是不义,于是离开了曹操。
网络配图 就这样,陈宫成了义士,释放曹操是义、弃官跟随曹操是义、离开曹操更是义。 当然,为什么会选择陈宫而不是别人,这与陈宫后来有一点自知之明有很大的关系。 真实的陈宫,后来也是跟随了吕布。曹操攻打吕布,吕布势穷力竭,只剩下下邳一座孤城。曹操劝吕布投降,吕布有所犹豫,陈宫知道自己“负罪深”,想方设法阻止了吕布。被俘后,曹操流露出有不杀陈宫的意思,但陈宫说,作为臣子不忠诚,就应该死!这多少会让人觉得是一种有骨气的表现,尤其是,吕布同时被擒,他向曹操求饶,还让刘备替他说情,而最后仍然不免一死。两相比较,陈宫确实要比吕布“高大”得多。 《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像诸葛亮,已经成为智慧的化身;关羽武功盖世且忠义千秋;周瑜心胸狭窄,妒忌诸葛亮以至于到了恨老天爷的地步(既生瑜何生亮);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蒋干,也成了周瑜行驶反间计的好帮手。对于这些演义人物,说起他们的故事来谁人不是如数家珍?可陈宫这个人似乎很难高大得起来,为什么?就是陈宫这个人“原材料”不好,可以说是智不高,投不明。天下有那么多骂曹操是汉贼的人(尽管是后事),为什么要去投一个“反复无常”(袁术语)却有“狼子野心”(曹操语)的吕布?再看曹操,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都替陈宫奉养着老母,还替他嫁了女儿,对陈宫可谓是仁至义尽。 这或许就是陈宫这个“义士”容易被人忽略的原因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