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很,曹丕他还很严肃的回绝:“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于是按兵不动。 曹丕是真不知道厉害么?真不知道这是孙权的缓兵计么? ![]() 网络配图 非也,曹丕算的是政治账,而刘晔算的是军事账,当然打动不了曹丕。刘晔的看法不是没可能成功,但要冒风险,孙刘火并是曹丕求之不得的事,但曹丕突然横插一手可能会使孙刘看清厉害关系而再度联手,此时,孙刘并无损失,一旦醒悟对曹丕十分不利,曹丕不动手客观上阻止了潜在的危险。而孙刘火并必然两败俱伤,到时再出手也并非不可。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时曹魏虽对吴蜀略有优势,但总体上还是战乱后的恢复阶段,相较而言治理内政恢复元气更重要,以中原对的实力,只要自己恢复元气就稳操胜券,不必冒险贪图一时的小便宜。 夷陵之战结束后蜀汉元气大伤,1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时,正是蜀汉最脆弱的时候。俗话说:趁人病,要人命,这时,要了蜀汉的命,合情又合理。曹魏马上联合东吴,简单交流下灭亡蜀汉后,如何平分蜀汉土地,然后,一路挥师汉中,一路和东吴联合,溯江而上,一举灭蜀,不是更好么? 然而,这时,曹丕不但没有对蜀汉的西线形成高压,相反,却从西线把骁将曹真调到荆州,接着,又悍然对战胜国东吴发动全面攻击,结果把孙权又推回了孙刘联盟的道路上。 曹丕这样决策,意图何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