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曹丕在孙刘两家开打前,其实是在东线囤积了大量的人马和物资的,因为,曹丕认为,刘备,当世之杰也,要对付江东一个碧眼儿,胜算很高,所以说,当时,中原的人,很是看不起江东的人,关羽就是一个典型,骂碧眼儿跟骂孙子似的。刘备占据着长江上游,亲统大军顺流而下,那原本就是势如破竹。三国末期,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说的就是这顺流的优势。也许,曹丕就这么分析着,确认刘备必定能战胜孙权,所以,提前把军力集结在东线和襄阳,只等孙权主力一败,立刻两面出击,攻打濡须和江陵,先把东吴吞了,回头再收拾蜀汉。等到刘备惨败,曹丕又料定东吴定然会深入蜀境,如此,则东吴后方空虚,可趁势夺取濡须和江陵,断了深入蜀地的东吴军马后路,大致东吴的结果就和关羽在襄阳毁败没什么两样,先胜后败。 ![]() 网络配图 第二、 要君主权威,战前碧眼儿装孙子装的很到位,战后就不把他当回事了,当时天下虽三分,但孙权尚未称帝,孙权的反复是对自己君主权威的挑战。非得给孙权教训,杀鸡给猴看。(时曹丕篡汉刚两年)第三、 蜀汉虽败,但以孔明等人之才,挡魏、吴还是很有胜算的,何况蜀中险峻,轻易也打不进去,还白白地浪费物资。夷陵之战时,刘备更多的是败于自己的无知(曹丕在刘备夷陵扎寨时就料定刘败),而陆逊乃是新人,并没显示过人军事才华,致使曹丕误以为东吴无人,更坚定其用兵东吴的信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