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包拯曾判糊涂案:被小吏联手蒙骗至判罚失当(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4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所以他故意狐假虎威,在包拯眼皮子底下大声呵斥罪犯,让包拯认为他正在作威作福,欺压弱者。于是包拯同情心大发,宽恕了那名将要面临重罚的罪犯,也上了小吏的道。
    包拯的这种心态,让人会忍不住联想到海瑞。比包拯晚个五百年的明代大清官海瑞,遇到疑难案子时有三大原则:长辈与晚辈,或者兄长与弟弟闹矛盾,一般站在长辈与兄长这边;贫民与富民之间的诉讼,一般站在贫民这边;老实人与刁钻者打官司,一般站在老实人这边。
    
    网络配图
    这一套理念,完全是儒家不讲技巧,只顾抽象道德诉求的一种体现。孔子所谓的“不患寡,患不均”,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海瑞不是在具体的案件中去死抠细节,以事实真相作为第一准则,而总是一味地照顾弱势者,想着强势者即便受点委屈,也只是把某种“不均”的状况,稍稍减弱了一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海瑞当然认为自己的理念无可厚非。
    包拯与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且不分伯仲的两个青天大老爷。沈括笔下的包拯,又让这两人为官办案的理念如此接近,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
    仔细一想,包拯是一个被后代小说和戏剧严重神话的人物,他杀陈世美、查明“狸猫换太子”真相的故事,本没有史实做依据,但其中隐约透出的还是同情弱小的那种套路。推而广之,古代很多所谓的清官,很多都是只讲道德,不顾事实真相的“昏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