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得志的丁显,因过早去世,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只是靠一顶状元帽而“显”了一下。 一年两“元” 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科举史上闹出了一个响声很大的“南北榜”案,由此也产生了两个状元——陈安阜和韩克忠。 ![]() 网络配图 洪武三十年三月五日,会试发榜,录取的52名贡士全是南方举子。巧合的是,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纪善也都是南方人。名单公布后, 北方士子不服,群情哗然。随后的殿试中,又录取了福建闽县人陈安阜为状元,这更加剧了北方人的愤怒。 朱元璋追问主考官刘三吾。刘三吾回答说:“北方在元朝长期残酷统治下,文化受到极大摧残。虽然大明开国已有数十年,但北方举子的文章仍远不如南方举子,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南北同榜,必然会出现南优北劣的局面。”朱元璋只得命前科状元张信等翰林官员复审。张信等人经过一番认真的调查复核,给出了一个维持原榜的结论。 北方考生对这一复审结果不服,告状说复审官与主考官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故意挑选北方举子中的劣等试卷进呈。 在这种情势下,要稳住阵脚,笼络住北方人,朱元璋只得牺牲南方人了。他将所取贡士全部罢黜,对原主考官和复审官罗织了一通叛乱分子的罪名加以惩处。就连新科状元也没能逃过厄运,被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朱元璋在一番杀伐后,于当年六月重开殿试。他亲自阅卷,选出61名进士。此科所取全部是北方人,一个南方人都没有,状元为山东人韩克忠。 他之所以如此极端行事,一是为了让北方人狠狠出一下心中恶气,以稳定他们的情绪;二是他吃定南方人在他的血腥统治下不敢胡作非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