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朱棣为什么放着藩王不做,却要起兵谋反?

http://www.newdu.com 2017-09-05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朱元璋为了把皇太孙朱允炆推上皇位,把各个儿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规定他们不能随意进出封地。一来可以帮助建文帝固守边疆,二来可以防止藩王们起兵造反。这看上去,似乎是个完备无缺的方案,但是不料,建文帝登基的那年七月,公元1399年,朱棣便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为理由,在北京起兵反叛,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棣放着这堂堂的藩王不做,却要铤而走险,走上反叛的道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吧。
    
    网络配图
    第一,姚广孝的鼓舞。马哲里面说外因(周围环境)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先来看看朱棣身边的谋士姚广孝吧。姚广孝,史书上记载此人三角眼,面若病虎,乃是相貌丑陋,狡猾凶狠之人。他是朱元璋安排给朱棣的主录僧人,平时帮助他做一些法事。姚广孝的法名叫道衍,我们前面已经提到过了,说此人在84岁临死之前,要求朱棣放了建文帝的主录僧人宗泐和尚 ,朱棣答应了。可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僧道衍是本是读书人,生长在元朝末年,这人屡试不第,感觉前途失意,便出了家。出家后却仍然关注天下大事,是个胸怀大志,一心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朱棣21岁就藩北平之时,道衍和尚主动要求跟随朱棣一同去北平。朱棣有些纳闷,道衍和尚说了一句,我要留在你身边,我要送给你一顶白帽子。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朱棣本身是藩王,“王”字上面要加一个“白”的帽子,就是“皇”。朱棣听后,大惊失色,不料眼前的道衍和尚竟然说出这等叛逆的话来,但是随后两人一拍即合,一同上了北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