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记载很有名,史称:“狗咬赵盾”。《左传·宣公二年》对此记载是这样的。晋灵公不行君道,荒淫无道,大臣赵盾等多次劝谏,晋灵公非但不改正,反而感到讨厌。晋灵公就派鉏麑去刺杀赵盾。鉏麑一大早就去了赵盾的家,只见卧室的门开着,赵盾穿戴好礼服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他和衣坐着打吨儿。鉏麑退了出来,感叹地说:“这种时候还不忘记恭敬国君,真是百姓的靠山啊。杀害百姓的靠山,这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这是失信。这两条当中占了一条,还不如去死!”于是,鉏麑一头撞在槐树上死了。 秋天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事先埋伏下武士,准备杀掉赵盾。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了这个阴谋,快步走上殿堂,说:“臣下陪君王宴饮,酒过三巡还不告退,就不合礼仪了。”于是,他扶起赵盾走下殿堂。晋灵公唤出猛犬来咬赵盾。提弥明徒手上前搏斗,打死了猛犬。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狗,虽然凶猛,又有什么用!”他们两人与埋伏的武士边打边退。结果,提弥明为赵盾战死了。赵盾逃亡后,九月二十六日,赵穿在桃园杀掉了晋灵公。 晋灵公被臣子所弑的事件,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孔子曾为此有过评论。那么,晋灵公被弑是否因晋灵公“好狗”以及“狗咬赵盾”而起呢?应该讲,“好狗”是晋灵公被弑的导火索,但晋灵公“不君”引发的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和统治集团内部冲突恶化才是主要原因。 ![]() 网络配图 晋灵公被弑,是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和统治集团内部冲突恶化的结果。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第一次激烈变革的时期,即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社会。周室衰微,诸侯兴起而大国争霸,卿大夫扩展实力而执政柄,私有制有所发展。统治阶级一方面仍然保有传统的淫逸暴敛的贪贿方式,无论旧贵族仰或新贵族均肆其贪欲;一方面“政以贿成”,各国统治集团与别国和在国内以财贿作政治交易为常事。晋灵公“厚敛以雕墙”,长期用沉重的赋税来满足自己的奢欲,使百姓积怨已久的愤怒被引爆。 晋灵公被弑,与他荒淫暴虐,不听忠言并欲加害忠臣,致使赵盾出走他国以避杀身之祸有关。大臣赵盾与士季多次劝谏晋灵公,由此有过至今闪烁政治智慧的名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而,昏庸无道的晋灵公绝对听不得忠臣劝谏,反而恼羞成怒,加害忠臣。当然,这也与赵盾的特殊地位有关。赵盾是当时各国有较高名望的政治活动家,赵氏家族也是晋国颇有势力的官宦集团,迫害赵盾无疑激化了统治集团的冲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