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佛教人物 >

狗和象成为好友 原本温驯的象为何在数夜间变得异常暴怒

http://www.newdu.com 2017-10-21 互联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一时,佛在祇园精舍,因为有一优婆塞天天都到精舍看访一位比丘,且每次都是坐谈到黄昏后才回去,而那位比丘也都会送行那位优婆塞一段路后才又回到精舍。众比丘见到了这两人的交谊那么深厚,便好奇地问佛说:「世尊!世间的朋友交谊,哪有像这两人这样深厚的?」佛告诉大家说:「各位比丘!此二人的交谊深厚,其实并非始于今日,他们在宿世多生以前,交谊就已经非常深厚了。」。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养着一只宝象。有一只狗为了觅食,常跑到象舍吃象所吃剩下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和象亲昵起来,最后狗与象竟然同睡在一起,而且还在一起玩。
    有一天,狗被人捉走了,象因为见不到狗朋友,就因此不吃东西,也不洗浴。国王知道了此事后,就派一位大臣来察看原因。当那位大臣来到象舍,看见象孤独地在悲伤,但又察不出象有什么疾病,于是便问管象的人,最近是否有发生什么事。管象者告诉说:『这只象曾与一只狗很要好,但是那只狗现在已被人捉走了。』大臣终于知道了象悲伤的原因,于是设法又将那只狗捉回来。当象又看到狗回到象舍后,很高兴地跑来用鼻子把狗卷住,放在自己的头上,哭叫了一阵,然后才将狗放下来,两者一起吃饭洗浴。
    佛说:「各位比丘!当时的象和狗就是现在那位比丘和优婆塞,那位大臣就是我。他们两人的交谊如此深厚,从前生就已是这样了。
    凡夫心性因无明爱染而渐成习气,一世又一世,竟不觉知所受是苦⑤,而甘愿沉沦在欲惑的苦海里。」。
    由于当时,在精舍里有一位比丘,经常受到他人的劝诱而心性不定,竟然天天跑到提婆达多的精舍里饱食美味后,才又跑回到佛的精舍来。佛又因此告诉大家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养着一只宝象,性情温驯而从不伤害他物。
    有一天夜里,一群盗贼来到象舍旁边坐着集议地说:『这样做就可以打开门窗……这样做就可以杀掉守卫员……这样做就可以搬走宝物……这样做就无人敢来抵抗……。』一连数夜,那群盗贼都来象舍旁边集会讨论。那只象由于听惯了盗贼们的谈话,便学习了他们的残暴,从此不再温驯听话,反而还常粗暴地破坏一切生物。
    人们以为象疯了,便跑去告诉了国王。国王因此派了一位大臣来察看原因。
    大臣来到象舍,在仔细地察看完象的身体后,发觉到这象并未生病,于是在推想:『也许是有谁曾对象讲了什么话,使他生气或是他自己听了什么话而学习了起来……』。
    大臣便去问管象的人说:『是不是有人曾在这里讲话谈论过?』管象的人说:『在夜里好像常有群盗贼到这里会议过。』。
    大臣知道了原因以后,回去告诉国王说:『象的身体无病,只是因为听了一群盗贼们的谈话,所以也跟着学了起来,才变得如此粗暴不驯。』。
    国王说:『那么,在有什么方法能使象变得温驯些?』大臣说:『大概要请一些有德的沙门⑥来坐在象舍里谈论说法才能有效。』于是大臣请了几位沙门来坐在象舍里谈论:『不应打人或杀人,要能慈悲忍辱,仪态应该端庄温和……』象在听了这些沙门的道德谈论说法后,便又变得很温驯。
    大臣见到这种情景后,便不禁地感叹:『这放纵自心而茫然随境之无常的习气真是可怕!』」。
    佛说:「各位比丘!当时的象就是现在那位心性不定的比丘,而那位大臣就是我。那位比丘容易受人劝诱而常改变志节,这种不定的心性习气是始于多生以前,而放逸沉迷至今。众生终日随缘,心因境转,妄惑烦恼不变,如铁渐生锈,锈垢终将自食其身,因造业(生锈)不断,而死丧不绝(锈垢自食其身)。
    诸佛如来,悉知众生自性清净,只是因为被客尘烦恼之所覆蔽,而不能显出明镜般的自性。所以常作如是思惟:『客尘烦恼⑦不入众生清净界中。此外障覆蔽是由无明虚妄思惟所引起,我等应为一切众生说深妙法,除其烦恼障,不应生出卑劣轻慢心。以无量悲智于一切众生,生尊重心,起大师敬。』。
    菩萨摩诃萨行波罗密时,亦应作如是思惟:『我当勇猛勤修精进,为一切众生说甚深无量波罗密,以除其无明烦恼。一切众生皆有清净自性,是故于彼,勿生卑劣轻慢想,应当尊重,以彼即我师,如法恭敬。』。
    作如是心,即是菩萨摩诃萨大智大悲之心。」。
    注:⑤即「四念处」:
    念生命是苦(观苦),参阅76页注⑤苦谛之八苦。
    念生命是空(观空),或观人身不净,以息灭爱欲。
    念生命无常(念死),或观心无常,心念剎念生灭,无有常住。
    念生命无我(破执),或观法无我,一切法皆为因缘生起之幻相。
    ⑥「沙门」是印度对于各类出家修行人的通称,意思是息心净志或勤修息烦恼。为别于外道沙门,所以佛教的出家人又称为「沙门释子」,意思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的出家弟子。
    ⑦「客尘烦恼」即色声香味触法等六种尘境,由眼耳鼻身意等六根进入身中,污染成识心,而随无明烦恼分别,所以才有生死轮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