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釋北大漢簡《周馴》中的“旌”

http://www.newdu.com 2017-11-05 武汉大学简帛网 鄭邦宏 参加讨论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
    

    北大漢簡《周馴》簡111:“爲下(飧),A而餔之,餓人再咽而能視矣。”
    其中,A的字形作:
    
    整理者將A隸定作“”,並注曰:
    “”,字書未見,當从“圭”得聲。“而餔之”,《呂氏春秋·報更》作“蠲而餔之”。“圭”(見母支部)與“蠲”(見母元部),古書常通假。《廣雅·釋詁三》“圭,潔也”,王念孫《疏證》:“‘圭’與‘蠲’通。《士虞禮記》‘圭爲而哀薦之’,鄭注云:‘圭,絜也。’引《小雅·天保》篇‘吉圭爲饎’,今本‘圭’作‘蠲’。《周官·蜡氏》‘令州里除不蠲’,鄭注云‘蠲’讀如‘吉圭惟饎’之‘圭’。”故“”當讀爲“蠲”,義爲“清潔”。“餔”,同“哺”,喂食。“蠲而餔之”,意謂先使食物潔淨,然後再喂給他。《說苑·復恩》此句作“自含而餔之”[1]
    整理者對文意的疏解是正確的,但將A隸定作“”,說其“字書未見”則值得商榷。其實,A就是“旌”字。
    《說文·㫃部》:“旌,游車載旌,析羽注旄首,所以精進士卒。从㫃,生聲。”而“㫃”,隸變之後,其構件“方”與“扌”常訛混。如銀雀山漢簡中,“旗”作,或作;“施”作,或作[2]。碑刻中,這種現象也很常見,毛遠明先生就指出:“《説文·㫃部》:‘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從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拆分成構件‘方、人’後,筆劃‘’拉直,與上面的‘點’相連成一筆,作適當調整,形成記號構件‘扌’。如‘旗’,《爾朱襲墓誌》作;‘於’,《元侔墓誌》作,《王興之及妻宋和之墓誌》作,《浄悟浮圖記》作;‘游’,《成陽靈臺碑》作,《元瞻墓誌》作;‘旋’,《元湛妃王令媛墓誌》作,《元誕墓誌》作等。‘施’,作‘拖’,《韓山剛造碑像記》‘拖我法藥,賑此迷□’,‘拖’,應是‘拖’的訛字,施與,給予之義。‘拖’成爲同形字。”[3]
    漢簡帛中,“旌”即有將“方”訛作“扌”,作[4][5],若將右下側所从“生”的曲筆拉直,與A比較,只是一筆的增減。而在碑刻中,“旌”的形體多樣,其中恰有右下側从“圭”形,如毛遠明先生指出:“‘旌’在碑刻中還有多種形體,‘生’去撇劃,《曹真殘碑》作,《韓顯宗墓誌》作,《高建墓誌》作;加横劃,《元詳造像記》作,《元液墓誌》作;訛爲‘王’,《張君殘碑》作;省豎劃,《穆纂墓誌》作,《長孫季及夫人慕容氏墓誌》作。”[6]
    “旌”,古音屬精母耕部,與“圭”音近。《莊子·讓王》:“王謂司馬子綦曰:‘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子綦爲我延之以三旌’。”陸德明釋文:“司馬本作三珪,云:謂諸侯之三卿皆執珪也。”因此,我們認爲“圭”亦有可能表“旌”的讀音,而“旌”當如北大漢簡整理者讀如“蠲”。
    
[1] 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第134頁。
    [2] 駢宇騫編著:《銀雀山漢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41頁。
    [3]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257—258頁。
    [4] 陳松長編著,鄭曙斌、喻燕姣協編:《馬王堆簡帛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78頁。
    [5] 駢宇騫編著:《銀雀山漢簡文字編》,文物出版社,2001年,第241頁。
    [6] 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441頁;碑刻中“旌”右下側从“圭”形的更多字形,可參看毛遠明:《漢魏六朝碑刻異體字典(上)》,中華書局,2014年,第434頁。
     
    (編者按:本文收稿時間爲2017年9月28日17:39。)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