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京宗”小議

http://www.newdu.com 2017-11-05 武汉大学简帛网 尹弘兵 参加讨论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文化研究所)
    “京宗”是《楚居》中傳說時代的一個重要地名,對“京宗”的考釋,學界討論較多,雖對具體地望有歧异,但一般認爲“京宗”當與荊山或荊山之首的景山有關 [1],高崇文先生則認爲不能僅憑聲韵通假之法來指“京宗”即“荊山”或“景山”,“京宗”應即周人之“鎬京宗周”[2],亦有人認爲京宗即《左傳》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簡上國之兵于宗丘”的宗丘,地在湖北秭歸西北 [3]
    我們認爲,討論地理問題,要有時間概念。京宗之地,從《楚居》所載來看,商代晚期時,季連始居于京宗,穴熊(鬻熊)亦居于京宗,至西周初,熊狂亦居于京宗,穴熊(鬻熊)與熊狂之間還有麗季(即《楚世家》中的熊麗),其居地未有明言,但亦應居于京宗。可見“京宗”的時間跨度甚大,從商代晚期延續到西周初年,而這一時期正是商周之際劇烈變動的時代,羋姓部族在此一時期很有可能曾發生遷徙。古代地隨人遷的現象相當普遍,因此《楚居》所記載的“京宗”很有可能幷不是一個地點,而是不同時期楚人居地之通名。因此我們在探討“京宗”地望所在時,應把不同時期的“京宗”區分開來。
    (一)、季連所居之“京宗”。
    《楚居》載“季連聞其有聘,從,及之盤,爰生伯、遠仲。毓徜徉,先處于京宗。”由此記述來看,季連及其子伯、遠仲(此處的季連及其二子,不應作爲人名來理解,應視爲部落及部落內部的支系)均居于“京宗”。此時的年代爲商代晚期,具體爲武丁以後,季連部落與盤庚之子聯姻成功,部落繁衍,人口增加,內部出現了新的支系。由此可見,季連及其二子所居之京宗,當去盤庚之子的居地不遠。既爲盤庚之子,身爲商王室嫡系成員,其居地當在殷墟文化的範圍內,而晚商時期,殷墟文化的分布範圍已較早商時期的二里崗文化大爲縮小,商文化已退出湖北、陝南地區,甚至有可能還退出了南陽盆地,因此季連及其二子所居之“京宗”,就不可能位在鄂西及鄂豫陝交界地區,其在南陽盆地的可能性也很小,亦不可能在關中地區,周人在武乙時始遷于岐,因此季連所居之“京宗”也不可能是鎬京宗周,而只能在殷墟文化分布較爲密集的河南中部地區。
    (二)、穴熊所居之“京宗”。
    從《楚居》所記穴熊的活動來看,在季連及其二子“先處于京宗”之後接著就說“穴熊遲徙于京宗”,由此看來,穴熊最初所居之“京宗”,當即季連所居之“京宗”。
    但季連部落演變爲穴熊部落之後,似乎有所遷徙。據《楚居》所記,“穴熊遲徙于京宗,爰得妣列,逆流載水,氒狀聶耳,乃妻之,生侸叔、麗季。”穴熊“徙于京宗”之後,即有“逆流載水”之事,可見季連部落演變成爲穴熊部落之後不久即離開原居地,開始了遷徙的歷程
    穴熊與妣列成親之後,生侸叔、麗季,但麗季出生時,發生了意外,“麗不從行,潰自脅出,妣列賓于天,巫幷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至熊狂亦居京宗。” 整句的意思是麗季的出生不太順利,結果導致妣列去世,用荊(楚)條將妣列之脅纏包複,從此有楚人之稱。這一段記載,包含了極爲豐富的信息,需認真解讀。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的是,這一段記叙,頗具傳說色彩,雖然此時應在商末,從大的歷史框架來說,肯定已是歷史時期了,但對楚人來說,則還未走出傳說時代,因此不能將之視爲荒誕不經,也不能以單純歷史學思維來强行解釋,如釋“潰自脅出”爲剖腹産之類。
    既然此時楚人還處于傳說時代,則穴熊、妣列、麗季就不能理解爲個人。穴熊仍是部落和部落首領的名稱,妣列則是穴熊的配偶,亦可視爲穴熊部落之姻族,麗季爲穴熊與妣列之子,應爲穴熊部落內部新出現的支系,而“潰自脅出”則是指部落支分的情形,不可强解爲“剖腹産”,但因部落支分導致妣列死亡,則應是指穴熊部落因某種原因和其姻族斷絕了關係。
    穴熊部落因其內部出現麗季支系而與其姻族斷絕關係,這一點十分重要。從後面“巫幷賅其脅以楚,抵今曰楚人”這一句來看,導致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應是穴熊部落的族群屬性發生了變化。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均證明楚之先祖出自中原華夏,季連部落始終生活在傳統的中原文化核心區,穴熊部落初形成時亦當如此,故穴熊之姻族亦當爲中原舊族。但妣列死亡之後,穴熊部落却有了楚人之稱。
    從此時開始,羋姓一族才與“楚”之名號有了交集,才開始有了“楚人”之稱。很明顯的是,這裏的“楚”,在人文層面,是指早于羋姓楚國而存在的“楚蠻”。楚蠻爲古三苗的遺裔,三苗滅亡後,其遺民接受了中原文化,從而形成了商周時代的楚蠻族群,商代及周初,楚蠻活動于鄂豫陝交界地區和漢東地區 [4],季連部落源出祝融,是華夏集團中的重要成員,一直活動在傳統的中原文化核心區,穴熊時却與“楚”發生了交集,這表明穴熊部落似是從中原遷徙到了南方“楚地”(楚蠻之地),從此有了“楚人”之稱,而“楚人”這個稱呼則表明穴熊部落的族群屬性發生了變化,由華夏變成了楚蠻。按羋姓本爲中原舊族,到西周時却被視爲楚蠻,《國語·晋語八》“昔成王盟諸侯于岐陽,楚爲荊蠻”可證。羋姓從中原舊族變成楚蠻,其族群屬性的轉換當始于此。
    由于穴熊部落的這一遷徙行動,從此羋姓一族與楚蠻爲伍幷導致其自身的族群屬性發生了變化,這一變化似不被其中原姻族所接受,雙方可能發生了較大的矛盾,“妣列賓于天”或許就是此一矛盾的體現。而“逆流載水”一句也證實此時的穴熊部落已離開季連的原居地,有所遷徙。
    (三)、熊狂所居之“京宗”。
    《楚居》中未言麗季的居地,當是此時羋姓一族正在遷徙之中。《楚居》在叙述完麗季的活動之後說“至熊狂亦居京宗”。熊狂,熊繹之父,大概是《楚居》所載楚先世中第一個可以確指的歷史人物,但其所居仍爲“京宗”,表明熊狂在《楚居》的體系之中,仍處在傳說時代,準確地說處于傳說時代與歷史時代之交,是傳說時代結束與歷史時代開始的人物。
    熊狂之子熊繹約當周成王之時,則熊狂的年代大致爲周武、成之交。從文獻記載來看,商周之際,周楚關係頗爲密切,從鬻熊開始,羋姓部族就與周人建立了密切的關係,《楚世家》記載鬻熊曾與太顛、閎夭、散宜生、辛甲大夫等周初重臣投奔周文王,幷曾爲文王師。鬻熊事周,當是以其人生經驗和政治智慧輔佐周文王,鬻熊的子孫也因此得以服事周室 [5],熊繹受封時,是以“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受封。成、康時期,熊繹與魯公伯禽、衛康叔子牟、晋侯燮、齊太公子呂伋俱供職周室(事見《楚世家》及《左傳》昭公十二年楚靈王語)。周成王舉行岐陽之會,熊繹亦曾參與,在會中負責守燎(事見《國語·晋語八》),這可能是其父(熊狂)、祖(熊麗)所留之職。周原甲骨文亦記載周初時楚與周的關係:“曰今秋楚子來告父後哉。”;“其微、楚□氒𤉲,師氏受𤉲。”[6]這些記載表明,商末周初時,鬻熊及其子孫與周室保持著密切的關係,楚君不僅前往關中拜會周王,而且曾參與周室的燎祭,幷在周室的重大盟會中任守燎之職。則熊狂之時的“京宗”,當在距周京不遠之處。
    (四)、“京宗”之義。
    由上分析可見,“京宗”不是一個固定的地點,商代晚期季連所居之“京宗”和穴熊最初所居之“京宗”應在中原地區,周初熊狂所居之“京宗”應在靠近關中的某個地區,二者肯定不是一回事。
    由此看來,“京宗”應是傳說時代末期楚人居地的統一名稱,其含義與後來楚都名“郢”,或有相似之處。
    高崇文先生對“京宗”的含義作了詳細的考釋,指出“京”在周代有特殊含義,用來指都邑,此後“某京”一般指表示爲某處都邑,周之鎬京又稱爲“宗周”,“宗”字原義爲宗廟,殷商時代已常用,而鎬京之所以稱爲“宗周”,是因爲其地有周王室的宗廟,鎬京之稱爲宗周,是表示此地爲周人祖神與王權所在之地 [7]
    高先生的考釋給我們重大的啓示,“京”字在周代往往用指都邑所在,按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的意見,京“象宮觀厜之形。在古樸之世非王者所居莫屬。王者所居高大,故有大義、有高義。”[8]可見“京”字本義當指宮觀,即王所居之處,而“宗”字在商代起即有宗廟之義。通俗一點說,“京”字指王所居之宮殿,有政治中心地的含義,“宗”字指宗廟,有宗教或祭祀中心地的含義。先秦時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故政治中心必有宗廟,《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可見“都”是建有宗廟之地。或者說,三代之“都”,是政治中心與宗教祭祀中心的複合體。故“京宗”之義即在于此,兼指政治中心與宗教祭祀中心,即古代之“都”。由此可見,“京宗”即是羋姓首領所居之宮觀與祭祀之宗廟的合稱,用以指代都邑所在,在《楚居》之中,“京宗”的含義,即是羋姓一族“都邑”的代稱,猶後世楚都之稱“郢”,周都之稱“鎬京宗周”。
    (編者按:    
[1]李學勤:《論清華簡〈楚居〉中的古史傳說》,《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宋華强:《清華簡〈楚居〉1—2號釋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91,2011年1月15日;笪浩波:《從近年出土新材料看早期楚國中心區域》,《文物》2012年第2期。
    [2]高崇文:《清華簡〈楚居〉所載楚早期居地辨析》,《江漢考古》2011年第4期。
    [3]陳民鎮:《清華簡〈楚居〉集釋》,載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663。
    [4]關于楚蠻及其與羋姓楚國的關係,參劉玉堂、尹弘兵:《楚蠻與早期楚文化》,《湖北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及張碩、尹弘兵:《楚蠻的考古學觀察》,《中國文化研究》2011年第3期。
    [5]參尹弘兵:《鬻熊史事解析》,《江漢論壇》2008年第5期。
    [6]陝西周原考古隊:《陝西岐山鳳雛村發現周初甲骨》,《文物》1979年第10期;侯志義、陳全方、陳敏:《西周甲文注》,上海:學林出版社,2003年。
    [7]高崇文:《清華簡〈楚居〉所載楚早期居地辨析》,《江漢考古》2011年第4期。
    [8]《郭沫若全集》考古編第八卷《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二)》,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年,第113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