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明治时代至今,我们发现,日本的年号变更和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具体体现为没有之前那么频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因为1868年日本开始实行所谓的一世一元制。那么,什么是一世一元制呢?日本又是为什么开始使用一世一元制的呢? 一世一元制是什么 一世一元制指天皇在位期间只用一个年号的制度。平安时代前期有几位天皇实行一世一元,但从645年大化建元开始,至1868年止,日本历史上多数天皇为了“应祥瑞、去灾异”,在位期间则使用一个以上的年号。1791年(宽政三年),水户藩儒学者藤田幽谷著《建元论》,主张实行一世一元制。1868年9月8日,天皇宣布《改元之诏》,在改元“明治”同时,决定实行一世一元制。1889年2月制定的《皇室典范》第12条对此做出明文规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元号法》,仍实行一世一元制。 日本为何使用一世一元制 “明治”年号时代持续了45年,而“昭和”年号时代更长达60多年。再来看看江户末期的60年之间,德川幕府到底换了多少年号? 若按旧时代的顺序来看,文化、文政、天保、弘化、嘉永、安政、万延、文久、元治、庆应等,真会令人眼花缭乱,难怪很多现代学生都不喜欢背历史年号。 那么,当时的老百姓到底如何记住年号呢?他们不会混淆不清吗? 江户时代,名目上制定年号的权限是朝廷。在此之前,天皇即位的改元早已杜绝,17世纪中旬的正保年间才又恢复,而且是幕府决定的。之后,每逢新天皇即位时便会改元。 但是,幕府不仅在天皇即位时改元,逢喜事或遇凶事时也让朝廷改元。特别是后半期,幕府力量减弱,几乎每隔四、五年改一次,甚至有仅维持一年的年号,例如万延、元治。 站在老百姓的立场来看,去年是“万延元年”,今年又改为“元治元年”,叫人如何记住呢? 原来老百姓根本不使用公式年号。即便幕府或朝廷改多少次年号,对老百姓来说也无关痛痒,甚至没有必要记住。 老百姓的“年号”是天干地支,组合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一循环刚好60年。第61年就是花甲。按当时的平均寿命来看,能活到花甲就该谢天谢地,因此用天干地支数算或记住自己一生中的大事,不但绰绰有余,也不会混乱。 自从1333年后醍醐天皇亲政以来(史称“建武新政”),明治时代是久违五百多年的天皇亲政。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天皇的存在感极为薄弱,“一世一元制”不但能增强天皇的存在感,也能改变至今为止用天干地支数算年号的旧习,一举两得。 现代一般日本人通常不会说错这四个年号,连自己的生年或亲朋的卒年也都用年号,鲜少人用西历。但明治之前的年号,则必需查字典才能明白到底是什么时代的西历的哪一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