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被“分裂”的神格:妈祖宗教属性的历史辩析

http://www.newdu.com 2017-08-22 历史之家 佚名 参加讨论


    

妈祖与道教有颇深的渊源。最初的妈祖信仰圈只限于莆田一地,属于莆田地方的民间神祇。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途经东海,遇风暴,得女神救助方脱险境,其事后彰于朝廷,徽宗诏以“顺济”为庙额。

      
    有关妈祖的研究成果甚丰,早已成为一门显学。但妈祖的宗教属性究竟如何,却仍然歧见多端。有些学者认为妈祖的信仰是属于民间信仰,有些学者认为妈祖是属于道教神灵,有些学者认为妈祖应归佛教菩萨,还有些学者则归纳为三教合一的产物。这里依据史料文献及田野材料,亦做一次客观的考辩。
    

妈祖信仰的由来


    妈祖(960~987),原名林默,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望族莆田九牧林家后裔。父亲林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林默娘自幼聪明颖慧,胆识过人。五岁即随父出海巡逻,谙熟水性;八岁入塾读书,过目成诵,释文解义。十岁喜静,诵经体道。十三岁得遇道人授以“玄微秘法”。十六岁时,某日,与众姐妹照妆于井中,忽见一仙人手持一对铜符,自井底冉冉而上。众姐妹惊骇奔走,独默娘不慌不忙,跪拜仙人。仙人即以手中铜符相赠,并授以仙法。默娘得此铜符之后,潜心研习,学得一身法术,灵通变化,未卜先知。
    自此神通广大,为人治病,除疫去瘟,驱鬼辟邪,呼风唤雨,解旱止涝,飞驰海上,游巡岛屿,拯救海难,远近的人都很感激她,并称她为“神母”、“龙女”。隙维裕《陈检讨四六》卷七序载:“闽王时都巡简(检)林愿第六女,残而为神,赐号天妃。庙记曰:生时预知休咎,长能乘席渡海,乘百游岛。众呼为神母,亦呼龙女。”《天妃显圣录》言:“天妃二十九岁秋告知家人将于重阳登高,重阳日天妃登上湄峰最高处,众人见仙乐飘飘,天妃遨游而上羽化为神。”
    妈祖早期的“巫祝”身份,是妈祖信仰的原始形态。南宋廖鹏飞所撰《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记载:“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南宋高宗莆田进士黄公度《题顺济庙》诗亦有:“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诗句。宋黄岩孙撰《仙溪志》卷九《三妃庙》:“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明周瑛《兴化府志》卷二十五〈天妃庙〉:“余少时读宋群志,得绍熙初本,亦称妃为里中巫。”明费元禄《天妃庙碑》:“天妃林氏,本闽着姓也……妃禀纯灵之精,怀神妙之慧。少能婆娑按节乐神,如会稽吴望子、蒋子文事。”足见妈祖最原始的形象乃女巫信仰。
    
    
    妈祖神像(资料图)
    此外,宋李俊的《莆田比事》言:“湄洲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人休咎,死庙食焉。”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少能言人祸福,殁称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所谓“神女”、“龙女”应指其具有神通,能预知未来吉凶,故死后受人崇拜,但可能仅为一般的亡灵崇拜,尚无神格可言。中国神明的地位,有待皇帝的册封方能成神,因此历代皇帝登基皆加封诸神以示恩泽。从民间信仰的渔村女巫,逐步上升到天上圣母的至高无上的地位,都与朝廷的赐封与道教的大力宏扬紧密关联。
    妈祖自幼学道,先遇道人授以“玄微秘法”,后见仙人赐予“铜符”,遂精通法术,未卜先知,神通广大。妈祖的修炼法门,是道教符咒之术,而非佛教的禅法妙门。她师承了道教消灾解厄、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精神,吸纳了碧霞元君、四海龙王等神仙的神通,使神性大为扩张,神格不断提升,最终成为道教的尊神。
    妈祖是从中国闽越地区的巫觋信仰演化而来,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间信仰。最后逐渐从诸多海神中脱颖而出,成为东亚华人世界的重要神灵。自北宋开始神格化,被称为妈祖,并受人建庙膜拜;复经宋高宗封为灵惠夫人,成为朝廷承认的神只。历代朝廷褒封多达二十八次,这在历史任何一位神灵都未曾有的殊荣,清晰表明妈祖的信仰早已洗尽民间信仰的巫觋色彩,成为官方认定的道教尊神,而与佛教无关。
    

妈祖的道教神格


    有关妈祖的史料,今所见之最早者为南宋高宗朝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碑记中谈及圣墩所供神像,有男有女,“独为女神人状者尤灵,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人立庙于本屿。”南宋宁宗朝丁柏桂《顺济圣妃庙记》云:“神莆阳湄洲林氏女,少能言人祸福,殁,庙祀之,号通贤神女。或曰龙女也。”宋代的这两则史料,都说妈祖是巫祝、神女,其神格属性,当属于道教,和佛教无关。
    
    
    妈祖神像(资料图)
    《元史·祭祀志》云:“南海女神灵惠夫人,至元中,以护海运有奇应,加封天妃神号,积至十字,庙曰灵慈……祝文云:维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于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着天妃。”可见元人也是将妈祖归类为“名山大川”的神灵,称之为南海女神,列为祀典。妈祖是护海有功被民所奉祀的神灵,合于道教祀神的法则。
    南宋淳佑十一年李丑父《灵惠妃庙记》载:“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湄州,洲之土皆紫色,咸曰:必出异人。”明初,《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谓妈祖乃妙行玉女降生人间,为“北斗降身,三界显迹,巨海通灵,神通变化”。这部道经的问世,给妈祖神格提供了道教依据与基础。《三教搜神大全》把妈祖列入道教诸神之中,在妈祖“俨然端坐而逝”后,“见其舆从侍女,拟西王母云。”把妈祖的舆从车仗,直接与道教尊神西王母相提并论。上述史料,都是将妈祖划归入道教神灵中,亦与佛教无关。
    至明末,崇祯皇帝封妈祖为“天仙圣母青灵普化碧霞元君”,后又加封为“青贤普化感应碧霞元君”,进一步肯定了妈祖为道教的尊神。明末编成的《天妃显圣录》中,遂出现了妈祖“窥井得符”、“挂席乘搓”、“灵符回生”、“湄洲飞升”等具有强烈道教色彩的情节。书符治病救人,求雨止雨,化解灾厄等传说;从降生到生平行事,从经典到封号,都是不折不扣的道教之神。
    
    
    宽广的大海(资料图)
    宋代、元代史料,看不出妈祖与佛教的任何关系,《三教搜神大全》所述天妃事,可能受元世称妈祖为南海女神的影响,由南海而联想到观音。虽然《三教搜神大全》糁进佛教之观世音,说天妃的母亲梦见观音送予优钵花,又说天妃五岁能诵《观音经》,似乎与佛教的观音,关系密切。但此观世音,以《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小说看来,又称为“慈航道人”,是被道教收编的佛教神明,已和佛教的观世音有别。
    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莆田县志》写道:“林默出生时,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林默则满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这里讲的《慈航经》正是道教的经书,而非佛教经典。
    明中叶以后小说中所见的观世音,都是玉皇大帝的手下属神,是道教化的神明。明吴还初编《天妃娘妈传》、明万历末《天妃显圣录》,虽也有妈祖敬拜观音之说,但所说的妈祖成道故事,或说由玄通道士授玄微秘法,窥井得符,遂灵通变化;或说入瑶池见王母,转往南海得观音传法,湄洲羽化为神后,都是很典型的道教成道故事,而不是遵修佛教而悟道者。所得果位女神、夫人、天妃、天后,亦和佛教果位说佛、菩萨、缘觉、罗汉、三界天人截然不同。因而妈祖的属性,应是道教神,和佛教无涉。
    
    
    妈祖像(资料图)
    《太上老君说天妃救苦灵验经》中详细地描述了妈祖的神性神格及其地位,说:
    

“仰启敕封号无极,仁慈辅斗至灵神。威容显现大海中,德广遍施天下仰。护国救民无雍滞,扶危救险在须臾。或游天界或人间,或遍波涛并地府。邪魔鬼魅总归依,魍魉妖精皆潜伏。变凶为吉如弹指,赐福消灾若殄微。凡人有祷捧金炉,一切归心从恳祷。至心归命礼,浦沱胜境,兴化湄州。灵应威德非常,孝感神通广大。救厄而平波息浪,扶危而起死回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敕封护国庇民明着妙灵昭应弘普济天妃。”注意此时的妈祖不仅是南海之神,同时管理人间、地府,降伏鬼魅妖精,赐福消灾,是一位“三天都总管”的天神,“威德周圆通上界,垂慈降世度群生。山河社稷永安镇,雨顺风调保太平。散影分辉遍三界,人间天上日月明。天龙鬼神咸恭敬,奉敕皆令达上清。”


    

妈祖禀持太上老君敕命,降生人间,生而通灵,长而神异,精修妙行,示大神通,救度生民。愿一切含灵,解厄消灾,扶难拔苦。功圆果满,白日上升。土神社主,奏上三天。于是老君敕下辅斗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天妃听宣法音,稽首天尊道前,而说誓言:一者誓救舟船,达到彼岸。二者誓护客商,咸令安乐。三者祛逐邪崇,永得消除。四者荡灭灾屯,家门清静。五者搜捕奸盗,屏迹潜形。六者收斩恶人,诛锄强梗。七者救民护国,民称太平。八者释罪解愆,离诸报对。九者扶持产难,母子安全。十者庇护良民,免遭横逆。十一者卫护法办,风雨顺时。十二者凡有归向,保佑安宁。十三者修学至人,功行果满。十四者求官进职,爵禄享通。十五者过去超生,九幽息对。
    是时老君闻天妃誓言,乃敕玄妙玉女,锡以无极辅斗助政普济天妃之号。赐珠冠云履,玉佩宝圭,绯衣青绶,龙车风辇,佩剑持印。前后导从,部卫精严,黄蜂兵帅,白马将军,丁壬倒霉,树香大圣,晏公大神。有千里眼之察奸,顺风耳之报事。青衣童年子,水部判官,佐助威灵,显扬正化。世间若有男女,恭敬信礼称其名号,或修斋设醮,建置道场,或清静家庭,或江海水小,转诵是经一遍,乃至百遍千遍。即祛除灾难,殄灭邪魔;疾病自痊,官灾永息;行兵临陈,凶恶自离;困狱之中,自然清泰;贼寇不侵,恶言无害;田蚕百信,牛畜孳生;财禄盈余,经营获利;行商坐贾,采宝求珍;海途平善,无诸惊恐;求官做事,遂意称心。


    也正是道教对妈祖神性神格的肯定,促进了妈祖信仰的全民化、全球化。
    

道教的妈祖信仰


    清代李西月编《吕祖年谱海山奇遇》卷二《说麻姑化天妃记》说:
    

天妃乃麻姑化身。唐末宋初,吕泂宾谓王方平曰:东南海屿飓风多,须以柔和制之,某欲于西王母处蔫举一人,觅善族降法身到天风海涛间拯救危难,此非有神通者不能言下承当也。吕祖言毕,以目视麻姑。麻姑曰:此事亦由人做,特无地可以投足。吕祖曰:莆田林氏,世积阴德,此大鹏展翅处也。姑即慨然自许,俟缘至而往投之。如是者数年,闻林愿夫妇仁爱,生九子皆贤,号九牧林。姑乃念麻姓,除去广字,即林字也,于是降生其家。弥月不闻啼声,因名曰默。生而神灵,预知人祸福。八岁从塾师训读,悉解文意。十三岁有老道士元通,授妃玄微秘诀。年十六,窥井得符,知变化,驱邪救世,应手随心。间或御风神游,飞度天海。年二十,九九日前一日,妃与家人曰:明朝重阳,适有登高之愿,预告别。至期,径上湄峰最高处,浓云卷岫白气亘天,空中闻钓天之乐,乘风直上,众皆唏嘘而叹。凌虚见纯阳先生,佩剑执拂而来,笑谓妃曰:姑又开一番生面也,化身林家,妙年得道,某将闽海一涯祈姑保障。遂别去。自后于海上屡昭灵异,封天妃,在湄洲屿上建庙祀之。凡遇海天风浪者,但呼娘妈数声,即有神灯点点隐约于万顷烟波之内,或仍现麻姑形像,坐于樯桅上,顶挽一髻,余发下垂,尘拂指挥,蛟龙效顺,如此便风恬浪静,长帆直渡矣。功德崇高,证位碧霞元君,历代敕封不可具述。


    
    妈祖巡海(资料图)
    妈祖的祠所,称为“宫”或“庙”,这是道教庙宇的称呼。其建筑形式,也是道教庙宇的风格。妈祖的神像造型,是中土后妃形貌,是道教神灵形貌,而不是印度佛教佛、菩萨、缘觉、罗汉、飞天等造型。妈祖庙供奉的供品为线香、纸钱、三牲、清酒、祭品,庙中有给香客的平安符,有卜卦抽签,庙与庙间有进香互访、有绕境出巡、迎神赛会,这些都是道教的活动,和佛教无涉。从宫庙称谓,祠堂格局,神灵衣着、封号及祭祀用品、科仪上看,妈祖神格属性都是道教神灵。
    妈祖下属神班,如顺风耳、千里眼、水阙仙班等。水阙仙班十八神,包括四海龙王、浙江宁波毛竹五水仙、福建莆田木兰陂三水神、广东二伏波将军马援和路博德、泉州林巡检、嘉佑、嘉应和晏公总管。妈祖庙中,妈祖神像两边各站一尊执扇的侍女——司花与司香,是掌管香花和侍候妈祖的玉女。下列顺风耳、千里眼,左右待卫。殿堂两边的塑像有“五风十雨”,是掌管风雨之神;有“左右相”,是掌管文武大事的官员。两边廊庑供奉的则是“五湖”“四海”“九河”共十八员部将,就是所谓的“水阙仙班”神像,他们皆为道教神灵,无一属于佛教。
    妈祖是道教的女神,自然历来也有她的封号。道教神灵的封号,尊贵者如天尊,敬老者如丈人、老母,但最常见者,则为带有人间政治组织色彩的职称,如帝妃、王侯、元帅、护法、将军、使者等。男神封号常见者如:帝、王、君、真人、元帅;女神封号,常见者如:夫人、元君、老母、圣母等。“天妃”一词亦出自南朝道经《紫度炎光经》:“龟母捧笔,太一拂筵,天妃侍香,玉笔结纶,以白玉为简,金书保仙上符仙都也。”
    道教的这些神灵封号,大都由历代帝王来封赠,有一定的规则,先低阶后渐至高阶,古已有封赠者,只能加封不能贬降。这套制度,在宋代已建立。《续资治通监长编》卷三三六曰:“博士王古乞自今诸神祠加封,无爵号者锡庙额。已赐庙额者,加封爵。初封侯,再封公,次封王。生有爵位者,从其本。妇人之神,封夫人,再封妃。其封号者,初二字,再加四字。如此则锡命驭神,恩礼有序。凡古所言,皆当欲更增。神仙封号,初真人,次真君。并从之。”上引所述道教神祇封赠名号,皆由卑而至尊,有一定的次序。封赠由二字至四字至十余字、二十余字、三十余字的封号,都曾出现过。
    妈祖的封号由“夫人”而“妃”,由“天妃”而“天后”等,这些皆是道教神祇封号。加赠封号,有一定的规则,先卑后尊,于是由女神,进而夫人,进而封妃,进而天妃,进而天后等;封号也由二字而增至三十字。因此从宗教本身的规范来检视妈祖,可以确定妈祖是道教神灵。
    
    
    海边的妈祖(资料图)
    最初的妈祖信仰圈只限于莆田一地,属于莆田地方的民间神祇。北宋徽宗宣和年间,给事中路允迪使高丽,途经东海,遇风暴,得女神救助方脱险境,其事后彰于朝廷,徽宗诏以“顺济”为庙额。这是妈祖第一次受封于朝廷。从此,妈祖信仰越出莆仙地界向周围地区传播。由于妈祖“岁水旱则祷之,瘟疫祟降则祷之,海寇盘桓则祷之,其应如响。商船尤借以指南,利吉上而济,虽怒涛汹涌,舟亦无恙。”因此,她在福建众多神祇中的影响日益突出。
    南宋时期,妈祖又屡显圣迹,从“温台平寇”、“紫金山助战”、“助擒周六四”到“救旱进爵”、“瓯闽救潦”、“钱塘助堤”,逐渐引起朝廷的重视。绍兴二十六年(1156),妈祖受朝廷褒封为灵惠夫人,至淳熙十一年(1184)又追封3次,绍熙三年(1192)更从“夫人”晋封为“灵惠妃”。庆元二年(1196)泉州正式在商舶聚集最盛的南关修建妈祖庙,从此基本奠定了妈祖成为闽南一带崇奉的海上交通重要保护神的地位。至元至正十五年(1278),据说由于妈祖曾默佑元朝灭宋统一中国而被元廷敕封为“护国明着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并“诏滨海州郡,皆置祠庙,每岁之秋……遣使遍祭”,使妈祖进一步从地方神祇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的重要神祇,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
    明朝时期妈祖受封虽不过二次,但随着福建人民向海外迁移,其信仰的影响力继续扩大。如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92),为帮助琉球发展经济文化,“敕闽人三十六姓”定居琉球,这些人定居后,分别在首府那霸和聚居地久米村建造两座妈祖庙宇,进行祭祀。至明末清初,大批福建人移居台湾,使妈祖信仰在台湾的影响迅即增长,以致到今天台湾妈祖的信众竟占台湾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入清以后,由于妈祖在统一台湾过程中的建树,清统治者对妈祖信仰更是推崇倍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褒封妈祖为“天后”,使妈祖的神格登封造极,得以与文圣孔子、武圣关公鼎足而立,成为封建国家承认的地位最高的神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