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人物 > 古代人物 >

北宋名臣曹利用是怎么死的?只因他没明白寇准的深意

http://www.newdu.com 2020-06-15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北宋名臣曹利用,为何死于“漏洞”之上?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从古至今,无论是朝中重臣,还是边远小官,都需要研究的一门学问,那就是坚持原则。只有能在官场上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守住自己的底线,方能立于不败之地。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名臣,却是一个反面典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让我为您揭秘:
    
    提起澶渊之盟这一历史事件,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当时辽圣宗与萧太后共率大军,以收复瓦桥关(今河北雄县)为由,发起了战争,而宋朝历来是重文轻武,宋真宗对辽国军队向来恐惧,本欲迁都南逃,但是大臣寇准力请真宗督战,真宗被迫北上到了澶州(河南濮阳)督战,此时宋朝将领射杀了辽国一位正在巡逻的大将萧达凛,宋真宗认为有了和谈的筹码,而辽国也无意一口吃掉宋朝,最终双方达成和解,由于澶州当时又称“澶渊”,故史称“澶渊之盟”。
    当时,宋真宗正在苦恼于派谁为代表去和谈,曹利用恰好入朝述职,此时的曹利用只是一个小小的经略安抚使,说白了就是个替皇帝跑腿的角色,但是他能言善辩,令宋真宗眼前一亮,心想这不就是合适人选吗?但是他知道曹利用位卑言轻,所以就让枢密院去考察他一番,结果第二天,枢密院枢密使王英亲自来推荐曹利用,表示让他作为和谈代表必不辱使命。宋真宗便把他叫进来,说道:“这次去和谈,对方无非就是要钱要地,你要记住,要钱可以,要地没有!”
    
    曹利用立刻表示保证完成任务,最后宋真宗画出底线,只要不超过百万两白银,就能接受。但是随后寇准又对曹利用下严令:必须保证赔款金额不大于三十万两,否则我就砍你的头!曹利用领命,到达辽营后,以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与萧太后唇枪舌剑地交涉多次,最终顺利完成了赔款30万两的任务。自此平步青云,一直做到了尚书的职位。
    曹利用既有口才,也有才华,所以才成为了朝中重臣,到了太后刘娥垂帘听政时期,更是对他十分器重,凡是朝廷事务,必须经他签字才可生效。曹利用生性勇直刚烈,就连太后刘娥写的升迁官吏或是发钱的条子,曹也经常驳回,刘娥心里倚重这位老臣,也是无可奈何。但是曹利用却在无形之中,得罪了太后刘娥身边的许多小人,尤其是后宫的太监们对他意见很大。
    这时,一个太监发现,曹利用并非一张铁面,完全“不近人情”,他发现自己每次向曹利用递交的条子,凡是太后写的,只要重复递交多次,总会批准一两个,其实曹利用的用意很明显,那就是不希望和太后的关系搞得太僵,所以偶尔会给太后一份薄面,但正是这个“漏洞”,给了小人可乘之机,太监就直接向太后禀报:“我们去了曹府,送了厚礼,这事儿才办了下来。”太后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心想这个曹利用真是太虚伪了,于是将其罢官贬职,最终曹利用因为忧愤,而自杀身亡。
    
    当年老臣寇准下令,必须保证赔偿金额不大于30万,否则就砍他脑袋,其实就是在给曹利用画底线。曹利用得到寇准的底线后,这才能在辽国谈判成功。
    可是他当上了丞相之后,并没有完全坚持自己的底线,到最后自己的底线有了弹性,结果被人利用,不仅丢了官职,更丢了性命。
    曹利用真的没有理解当年寇准给他“画底线”的深意!
    为人者,当有自己的规则与底线,底线的高低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去坚守这一底线,否则一旦突破底线,就会出现无数漏洞,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神话故事
中国现代史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学术理论
历史名人
老照片
历史学
中国史
世界史
考古学
学科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