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述邓艾的故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邓艾作为后三国一颗耀眼的将星,随着三国鼎立局面的结束而陨落了。 三国这段历史,从官渡之战到夷陵之战这个阶段最为精彩,其实都是东汉末年的故事,等到曹丕篡汉的时候,三国真正鼎立,也是蜀汉刘关张相继去世,东吴人才也逐渐凋零,魏国的五子良将也逐渐淘汰。 三国鼎立初期,最精彩的地方是诸葛亮北伐曹魏,司马懿的崛起,这段历史能够撑起来,还真就是靠诸葛亮的个人魅力。 然而诸葛亮五丈原去世后,蜀汉的军事权力逐渐落到了诸葛亮的衣钵传人姜维的手上,以往都以蜀汉作为正统,所以,在《三国演义》这一类的小说中,也着重介绍姜维的北伐事迹。 其实,姜维针对曹魏的北伐,前期军事优势比较明显,后期逐渐开始不支,主要原因就是遇到了邓艾,正是姜维多次伐魏,成全了邓艾,被封为安西将军。 可以说,后三国时代,邓艾绝对是最闪耀的那颗将星,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立下旷世奇功的同时,竟然含冤而死。 那么,这个打败蜀国的男人,最后是如何死的呢?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邓艾虽然是南阳新野一带的大族,但是自幼丧父,又在荆州被曹操收服后,被迁到北方,生活十分艰苦,后来遇到司马懿才得以发迹。 因为司马懿在曹魏政权中最大的作用就是防守蜀汉,邓艾显然是得到司马懿的信任,后来也一直镇守在魏国的西部,等到姜维开始伐蜀的时候,邓艾的作用逐渐凸显出来,并且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在司马氏要夺取曹魏政权时,诸葛诞等人公然造反,蜀汉姜维趁势北伐,此刻对于司马家族来说是一次很大的挑战,但是在邓艾的防守下,姜维没有取得进展,只得退兵。 在魏国与蜀汉国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魏国逐渐占据上风,司马昭在大权独揽后决定对伐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魏兵分三路伐蜀,其中征西将军邓艾率领三万,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大将军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诸葛绪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取成都。 从这个配置来看,伐蜀的主力应该是钟会,邓艾打的不过是一个配合,等到进入汉中之后,钟会又收了诸葛绪的兵权,这样的情况下,钟会已经有十几万大军,邓艾还是那几万。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钟会大军在剑阁遭遇姜维的防守,魏军军粮告急,伐蜀之战几乎前功尽弃,这让钟会也很没面子。 这个时候,打辅助的邓艾率军攀登小路,越过七百里没有人间的险地,直接打到蜀地,在绵竹斩杀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迫使蜀军全线崩溃,一鼓作气逼近成都,刘禅惊恐万分,直接写信到邓艾那里请降,姜维那边还让钟会进军不得的时候,邓艾已经来了一次成功的斩首行动。 如果没有邓艾偷袭阴平的这招,这次伐蜀之行势必失败,三国鼎立的局面还要维持很多年,而邓艾的个人行为,完全是加速了历史的变动,唐朝时将其列入古今六十四将,也看出邓艾的本领。 但是邓艾这个人军事才能太凸显,一门心思想要怎么打仗,却得罪了很多人,在朝野也没有什么朋友,看到邓艾立下这样的奇功,很多人自然眼红,估计当时打邓艾小报告的人应该有很多。 其实有时候就这样,你如果在一个好的团队中,大家都很优秀,你想要不优秀都不行,如果你在一个垃圾团队中,大家都是垃圾,只有你优秀,你以为那些垃圾能看得下去。 只不过邓艾没有想到身边的人都是垃圾,看不得他这么优秀,最后的结果就是,邓艾居功被杀,当然,剧情很复杂。 那边是投降的姜维策反钟会,让钟会在蜀中自立,钟会因此到司马昭那里去告了邓艾一状,结果司马昭直接把邓艾押送到京师审问,邓艾的囚车刚上路,钟会就开始谋反,结果没反成功,军心大乱,钟会被乱军所杀,卫瓘在收拾残局后,考虑到自己也参与诬陷到邓艾的事情中来,害怕邓艾后来报复,干脆派人前去追杀邓艾,当时邓艾才走到绵竹,就被杀了。 邓艾的死,其实就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太优秀,优秀到了功高震主,自然遭到所有人的忌惮。 关于说邓艾居功自傲,情况应该很复杂,他最终的死,应该还是司马昭默许的,按照司马昭的计划,灭掉蜀汉后,再灭东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个时候,邓艾的那么多功劳不仅不是加分项,显然还是不安稳的因素。 因此,灭蜀之后的大乱,更像是一个魏国势力的一次大清洗。 邓艾的悲剧,究其根本,还是他太过于优秀,而身边都是垃圾,从邓艾死后,其实也标志着后三国最后的英雄主义时代结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