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的一个关键前提就是厘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明标准。这既是打破西方国家以西式文明标准攻击非西方文明体的理论之需,又是增强中华...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的重要意义。其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和平性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立足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
南炳文先生主编《明清文化通史》(全三册,包括南炳文、何孝荣著《明代卷》,南炳文、李小林、李晟文著《清前期卷》,南炳文、傅美林著《清后期卷》,江苏人民出版社二〇二三...
“文明”是历史阐释的一个概念、一种范式,自近代以来被东西方社会反复提及。18世纪中叶,“文明”(civilisation)一词在法国出现,此后一直在西方学界的历史阐述中占据重要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胜利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就需要我们对...
人权概念在中国出现较晚,但是关于人和人的尊严和价值的问题却是中国传统思想经常讨论的重点。中国人对人权的理解同这一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华文明及其特有的价...
《史学月刊》原名《新史学通讯》,创办于1951年1月。创办者高举“新史学”的大旗,在国内期刊界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大力宣传“新史学”,率先推进史学研究的范式革新。创办者所...
历史研究对象都有自己的单位,大到文明史、世界史、地区史和国别史,小到地方史或某一历史人物与现象等,比较史学也不例外。不同的是,从世界史到地方史等研究对象的单位在...
环境史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生态危机催生,并由环保运动推动。它将人与自然视为生命共同体,着重探讨文明与自然的协同演化,考察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