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研究走过了百年历程,成果丰厚,但相关研究延续至今,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碎片化、问题意识不够等,而且思想史研究的对象、方法论问题似乎也有待进一步厘清。如何摆...
摘要: 1930-1934年间,夏鼐治学方向经历三次转向,从社会学转到中国近代史,进而转向考古学。夏鼐治学转向既有时代背景,亦有家族文化、永嘉区域文化的因素,同时这些因素形塑了...
中国社会科学报成都6月11日电 (记者 曾江 通讯员 朱晓舟)首届中国近现代西南区域政治与社会研究空中论坛近日举行。与会学者围绕近现代西南区域的政治与历史、社会与文化、学术...
【编者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发展,帝国史研究日益受到史学界的关注并出现复兴趋势。在西方史学界,复兴中的帝国史研究在新社会史、后殖民...
1945年,傅斯年为董作宾《殷历谱》作的序中写道:“许多杰出学者对甲骨文进行研究,但只有四个成绩卓越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作出贡献的著名专家,由他率领学者们在前进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明传承不绝,历史中蕴涵丰富的对外交往经验与智慧。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学人辈出,硕果累累。1981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成立,近40年来学科...
1947年2月,华西大学博物馆、比较文化研究所、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联合出版的《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记载了敦煌莫高窟106个石窟的940条题记,是最早对莫高窟供养人题记的汇录。其...
胡钟达先生与林志纯先生同为我国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大家,为我国的世界古代史研究做了很多奠基性工作,两位先生在各自研究领域形成系统的理论,影响了一代学者。此外,他们在人...
【光明访名家】 随着全国部分高校有序开学,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杜建录更忙了。“我每天都在关注疫情的进展,按照学校的部署,落实防控任务,制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外关系史学科发展较为迅速,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发掘整理了大批新资料,涌现出大量新成果。近日,记者就如何推进学术体系创新等问题采访了相关学者。 努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