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 (记者张娓)1900年6月22日,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4至11世纪的佛教经卷...
新见中古石刻文献整理与研究工作坊会议现场。本网记者 陆航/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西安讯 (记者 陆航 通讯员 王早娟 刘晓宇)1月11-12日,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
实现对事物的认识,起初的办法是观察法,有的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但有时则可能是“坐井观天”“盲人摸象”;有的可以“举一反三”,有时却可能“南辕北辙”“大相径庭”...
自西汉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并撰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到清代章学诚提出“通史家风”并以此衡评前代史著,古代史家对通史精神的理论阐释一直没有间断。作为一种著史旨趣...
学术界习惯上把历史著作区分为通史和断代史。两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孰优孰劣,这在史学史上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当下谈论这个问题,恐怕仍然存在众口难调的现象。若把...
重视“通史”的编纂,可以说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史学观念。关于这一点,刘家和先生曾积多年的思考,撰述了《论通史》一文,从中西比较的视野指出,通史之“通”是西方史学传统中...
晋公铜盘是一件近年从海外回归的重要历史文物,这件青铜重器现藏于隶属山西博物院的山西青铜博物馆。 晋公铜盘口径40厘米,通高11.7厘米,总重7000余克,浅腹平底。腹侧有一对附...
“会通”与“断代”的问题是个历史话题,古代史家由于各自旨趣的不同,对此曾有过不同的见解。但在今天来看,两种史著体裁的编撰都是时代的需要。 会通与断代旨趣不同 “会通...
关于历史学需不需要想象力的问题,学界颇多争议。否定者认为史学是一门实证的学问,而想象存在虚构,脱离历史本真,必须坚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更有甚者认为“史学就是...
中国传统史学属于叙事史学,与近代史学属于分析史学性质不同。传统史学以叙述历史事实、保存历史记忆为基本职能,为了满足叙事角度的变化,形成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