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占有一个比较特殊而重要的位置,他比较超脱于现实的社会功利性,从文化的根本层面上给予“新文化”以正面的建树,那就是对源于希腊文化的现代人本主...
我这里所说的大学基本上是指西方启蒙运动之后在19世纪出现的大学,大学的基本精神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我之所以强调大学是西方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因为我并不认为中国现代大...
吕思勉先生自述8岁起即和史学发生关系,13岁起读梁启超的文章,治学的道路实受康、梁的影响,虽父师不逮。先生在世时,不喜张扬,淡泊自定,远离名利之场,但其孜孜以求的业绩...
今天看到在座的诸位大学生们,我很自然地想起了四十八年前的事。四十八年前我十七岁,考取了北大中文系,也是非常的兴奋,同时也有点惶惑。我想,这是跟诸位上大学的心情是一...
1999年8月31日,笔者受《史学理论研究》杂志编辑部的委托,在柏林访问了德国著名历史学家于尔根·科卡教授。于尔根·科卡(JurgenKocka)出生于1941年,曾先后在德国马堡大学...
像余秋雨、易中天、刘心武、阎崇年,他们能把学术文化娱乐化、普及化,我觉得不坏,很有功劳 1999年,69岁的李泽厚正式退休,寓居美国,在大洋彼岸执起教鞭。近年来,每年八九月间,他都要...
1943年,有一个青年从武汉大学经济系毕业。他拒绝了俸禄优厚的中央银行的聘约,怀着研究学问的坚定意愿,进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当一名研究生。那里的薪俸菲薄,条件艰苦...
“魅力导师” 在1978年我成为研究生时,兰州大学历史系老教授赵俪生先生在“狭义”上并不是我的导师,他的嫡传弟子是土地制度史和农民战争史那“七只九斤黄”(“九斤黄”是当时...
图:吴宓先生照 吴宓先生的晚年 ---作者:曹慕樊 我于一九四七年在勉仁文学院(重庆北碚,创始人梁漱溟先生)与吴雨僧先生共事。我时任中文系副教授,吴先生任历史系教授(...
明年1月将满百岁的学者周有光一生充满传奇,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他是屈指可数的与爱因斯坦面谈过的中国人。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1955年受命改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