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
摘要: 广东新会北头村仙娘庙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其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转为承包制经营,造成了乡村社会民间信仰格局的改变,具体包括神明的被承包化、信仰活动家神化、信众来源...
摘要: 从明末清初的江南市镇经济到晚近的租界开埠贸易和城市化进程,苏州评弹书场的文化空间深受社会变迁和文艺创作的影响。作为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工具,第三空间理论强调多...
摘要: 通过分析怒族神歌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现象,试图说明怒族神歌不仅表现出与怒族族源的历史记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神歌中的叙述内容与怒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构成...
摘要 :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蕴含着崇力尚勇、仁义放达、生态和谐的人文主义内涵,有着较为丰富的传承形态。梳理现有的两个传承路径即民间文学的讲唱实践和民间信仰的仪式实践,...
摘要: 对于民俗学来说,艺术是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仍然隐晦不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思考艺术:艺术作为产品、艺术作为过程、艺术作为行为。由此产生对艺术品、艺术表演...
作者简介 马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哈正利,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建构...
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 一、民国时期(1911-1949),为中国民族史学最初形成及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因处于列强侵略、边疆危机的危亡关头,...
人生礼仪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仪式,在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表现。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批准号为14AZD120)探讨了传统礼仪在...
摘要: 《夸父逐日》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保留了炎帝部族及其支系的族源记忆,是根植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象征。逐日行为实则体现出夸父对炎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