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注世事变迁和民俗变化,是日本民俗学一直以来的重要传统。战后的日本在经历了短暂的恢复期之后,于1950-1970年代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并由此引发了以消费生活为...
摘 要: 南方熊楠、折口信夫、伊波普猷、金田一京助、宫本常一、赤松启介等六位民俗学家,曾在日本民俗学史上取得显著的成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术风格。具体而言,南方熊楠...
摘 要: 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这一主张的原委及其意义,主要集中于日常概念的多义性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东亚地区,用表意文字汉字来表记的民俗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
摘 要: 当我们纵览民俗学的世界史时,不难发现,数十年间美国民俗学与德国民俗学反复进行了激烈的变革,与之相对,日本民俗学却独自顽固地拒绝变革。美国与德国的经验对于日...
摘 要:女性主义民俗学的建设是民俗学者反思民俗文化传续过程中性别制度复杂性的自觉反应。女性主义与民俗学结合的初衷,是为了弥合现有范式面对社会新变的失效。但结合之后的...
摘 要:科学研究是一种以常规研究为主、有特定操作规范和写作程式的社会生产活动。学术研究中的问题优先原则、结论先行原则是常规研究的要求,也是科学革命和理论发明的基本前...
摘 要: 现代民俗学学科统摄性概念的缺乏,使得民俗学研究对象和理论话语边界不清,进而形成研究中各自为政、难以形成有效对话的局面。重返Folklore原旨、即民众的知识是建立民俗...
摘 要: 在2021年学界、业界围绕元宇宙的大讨论中,一种未来的互联网形态及其虚拟生活世界呼之欲出。元宇宙概念天然地关联到神话学一贯关注的元叙事、宇宙观问题,指向讨论人类...
摘 要: 元宇宙是科技时代的神话叙事,也是神话时代的精神复归。早在巫者降神的时代,人神杂糅已经开启了现实与虚拟的交融之道。《九歌》时代的祭祀歌会与新时代的跨年演唱会...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向现实的汉语民俗学有两种代表性的主张:一种是主张以民俗主义为对象、起点的现代民俗学,另一种则是以先验地阐明人之为人的发生条件与存在理由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