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历史学 > 观点 >

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海洋史研究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近年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海上丝路进出口贸易指数不断提升,凸显了海洋的重要地位,海洋成为人们理解、认知、与世界沟通的最佳工具。加强“一带一路”视野下的海洋史研究,可为我国对外政策的制定与施行提供参考,更可为人类知悉、利用海洋提供借鉴。
    海洋史研究促进互联互通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贸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宋元以来,随着中国、阿拉伯等地造船技术的全面革新以及新航海技术的运用,商船的航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促进了这一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1913年,法国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出“海上丝路”的概念。
    文化是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外交与政治的核心力量,对文化的理解与尊重可以促使国与国之间更深层次的交流,也推动了民间更深入的交往。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的差异都比较明显,这对相互间的沟通交流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深化海洋史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发出中国声音,进一步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互联互通。
    海洋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人类既往6000年中出现的26种文明形态,只有海洋文明走向现代化,可见海洋文明强大的生命力与影响力。海洋滋养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但我们对海洋史研究的关注度一直不够。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构建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历史体系,海洋史研究在这一体系中处于重要位置。近年来,中国的海洋史研究蓬勃发展,“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使陆地史观与海洋史观融合汇通,海洋史研究者正在探索新的全球化海洋史观,拓展新的海洋史研究领域。
    厦门大学教授杨国桢认为,“各大洲陆地文明吸纳海洋文明的强弱,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在世界历史中的命运”。正因海洋文明的重要作用,当下研究海洋史才更显意义重大。《海洋中国与世界丛书》《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等研究成果的问世以及“海洋人文社会科学”等概念的提出,奠定了中国海洋史研究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海洋史研究正在从传统的大陆史观向大陆与海洋史观并举的方向转变,改变了过去仅重视陆地史研究或把沿海地区看作陆地延伸的研究偏向。
    当前,海洋史研究注重与多学科相结合,在海洋政策、海防、疆域、权益、贸易、交通、造船、社会、史料汇编等领域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史研究也有部分成果问世,如《简明中国海洋读本: “一带一路”的海洋思考》《“一带一路”下的海洋文化发展》等。但当下的海洋史研究并未完全克服陆地化研究的思路,还没有实现从涉海历史向海洋整体史观研究的转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史文献整理还不够全面,更没有确立中国海洋史的研究范式。此外,在海洋史隶属的学科内涵与外延等方面,还缺少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需要继续拓展研究领域和空间。
    紧密结合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海洋史研究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这为新时代海洋史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的海洋史研究应注重与“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深入开展系统研究。
    第一,海洋史研究要梳理相关资料,集中整理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典籍、国家档案、地方史志、航海日记以及民间文献中关于海洋的记载。由于过去对海洋的记载资料过于碎片化、零散化,因此,深化海洋史研究需要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筛选,并通过实地考察等形式进一步完善海洋史研究的史料搜集整理工作。
    第二,要努力构建中国海洋史的研究范式,积极构建“一带一路”区域内国家间的海洋史研究共同体,共享海洋史学研究成果,建立中国特色的海洋史研究。同时,还应注重海洋区域史研究,深化与海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军事活动、考古、自然灾害等问题的研究,努力推进全球视野下的海洋史研究。
    第三,海洋史研究还应积极探索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海洋史研究既有成果。在努力构建中国海洋史研究范式的同时,进一步结合国际法、生物学、考古学、大数据、物理等学科,逐步构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洋命运共同体”。
    第四,努力构建和打造区域内海洋史国际学术共同体,增进相互间的学术交流互动,促进海洋史知识的整合与融通。此外,还应积极推动国内高校或科研机构的海洋史研究,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或学科,进而连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培养与研究范畴,并运用新兴技术加快各国海洋史研究的交流和沟通。
    (作者系北华大学东亚中心日本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