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交叉研究”特色鲜明的学术著作——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
http://www.newdu.com 2024/11/24 11:11:10 未知 李文才 参加讨论
近年来,“交叉研究”成为学术界呼声很高的热词,无论自然科学界还是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在大力提倡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研究”,并将这种“交叉研究”视为提升学术创新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实际上,“交叉研究”并非一定是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同一学科、同一专业内的不同学术研究领域、研究方向之间同样存在着“交叉研究”的可能,通过对同一学科或同一专业内不同研究方向、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沟通整合、交叉共融,同样可以实现学术研究创新的目标。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张卫东的《粤汉铁路与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研究(1898—1937)》(人民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以下简称“张著”)一书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交叉研究”特色的学术新作。通读张著,令笔者感兴趣的是,该书所体现出来的“交叉研究”的学术思路和倾向,因为这也是笔者近年来所极力向往和倡导的研究方法。笔者不揣谫陋,仅就张著所呈现出来的“交叉研究”特色,略谈一点感想。 其一,该著体现了学术热点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尽管铁路进入中国的时代比较晚,但自从交通史研究于近代诞生以来,铁路史研究便一直成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热点话题,这一方面既是因为随着交通史研究的深化,其研究领域也不断有所拓展的缘故,另一方面也与铁路对近代中国而言,可谓牵动社会方方面面的事物。无论是研究中国的近代化问题,还是专业性更强的交通史问题,铁路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因此铁路史研究成为交通史研究学科的学术热点领域和新的学术增长点,便顺理成章了。如今在中国的高铁建设已然成为国家一张靓丽名片的时代背景下,铁路史研究的热潮势必进一步高涨和持续。“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其选题属区域史范畴自是不争,而区域史的研究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始终是历史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至今未曾稍歇。张著的两个核心语汇,一为“粤汉铁路”,一为“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皆在学术热点领域范围之内,因此,称之为学术热点领域之间的“交叉研究”,可谓允矣。 其二,该著体现了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仍以张著的两个核心语汇而论,无论“粤汉铁路”,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都不是单纯的经济史领域的问题,而同时也是特定政治、社会、文化领域的问题。以粤汉铁路而言,其在打通广东沿海与湖南、湖北等内陆省份之间经济交流沟通的脉络上,确实具有经济方面的重大价值,但是铁路的贯通,所打通的又岂止于经济?政治上、军事上、文化上的沟通与往还,也因此而更加顺畅,乃是毋庸置喙的事实。随着粤汉铁路的通车,铁路沿线各省之间、中国南北之间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而论,近代湖南在铁路贯通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亦不止于经济、社会两项,而是一种全方位的变迁,大到军事、政治、文化,小到普通居民的衣食住行。以此言之,将张著称为一部融合政治史、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多方向的学术“交叉研究”论著,可谓当矣。 其三,该著体现了具体实证研究与抽象理论研究之间的“交叉研究”。历史学研究最强调言必有据,所谓“言必有征”,就是说实证性的研究为一部成功的历史学论著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张著所体现出来的“实证性研究”要素,可谓通篇满幅,在在皆是,以其所论核心概念“铁路(粤汉铁路)”“湖南经济社会”,都是建立在大量具体史料的实证基础上而形成其观点的。另一方面,历史学研究又不能止于简单的“实证研究”层面,还必须对“实证研究”的结论进行理论的抽象概括,以从中发现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如众所周知的“铁路文化”“湖湘文化”,就是建立在铁路史的实证性研究以及对湖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上,而提炼升华出来的一种理论性的总结。综观张著,不仅有对于“粤汉铁路”“湖南经济社会变迁”等具体问题的实证性研究,同时也有在此基础上对“铁路文化”“湖湘文化”进行抽象化理论总结的尝试,是以称之为具体实证研究与抽象理论研究的“交叉研究”的史学论著,可谓不虚。 其四,该著体现了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所谓宏观研究,是指其将研究论题置于整个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无论是“粤汉铁路”这个物质性的具体物象,还是“近代湖南经济社会变迁”这个抽象性的文化现象,张著都是将它们放到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宏大时代背景进行观察和剖析的。所谓微观研究,则指其通过对具体的事件、人物进行细致地剖析,通过两者的交叉融合,从而将整个研究落于实处。仅举湘米销粤为例,便可清晰地看到其宏观思考与微观考察相结合的学术思路和研究途径,一方面湘米销粤在宏观层面上反映出湘、粤两省的经济形态差异之一斑,另一方面又从微观上考察了湘米运粤的细节性问题,如“湖南全省稻作面积产量及亩产比较”“1914—1938年湖南稻米产量”“1904—1933年湖南海关谷米出口情况”等诸多统计表格中的数据,更是细致而微,从中让我们了解这个时段中湖南的稻作面积、亩产量、稻米总产量、谷米出口数量等具体情况,从而获得湖南省在这个时期中粮食生产乃至经济运行的情况。由此言之,称张著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的“交叉研究”,可谓实录。 何以张著如此倾情于“交叉研究”,其意义又何在呢?这既体现出作者敏锐的学术嗅觉,也是作者学术功力的体现,据作者在《后记》中的相关叙述可知,作者曾经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古代史的研究,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研究成绩,后来又因缘际会转入中国近代史领域,这个学术转向本身就预示着作者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出现“交叉研究”的潜在可能,两者之交叉融合,最终便体现在这部长达42万余言的皇皇巨著中,可谓得其所哉! (作者系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