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三立完人”曾国藩:提出不为圣贤即为禽兽(3)

◎持守三变◎
    -依时而变,谦退自抑,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
    -“将人则胜,自将则败”
    曾国藩的一个朋友名叫欧阳兆熊,曾说过曾国藩一生在学理持守上有三变。
     第一变是由词赋之学变到程朱理学。说的是早期曾国藩从湖南乡村到北京以后的修身行为。原来只讲八股文,后来才知道程朱理学的修身养性,真正的学问在这里。第二变是由程朱理学变为申韩之术。他后来奉命到湖南办湘军,认为混乱时期,必须要以重典来治理,严刑峻法,雷厉风行,用的是法家的申韩之术,毫不讲情面。但是搞久了不行,弄得他四处碰壁,到处树敌。湖南、江西文武两界都不能容他。最后有人指点他,你不能一味这样蛮干,要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从此曾国藩有了一个新的境界。
    曾国藩成功后不居功,谦退自抑,淡化光环,缩小靶的。
     同治三年(1864),经过十几年的千辛万苦后,湘军终于打下南京,取得对太平天国作战的决定性胜利,朝廷给予曾氏封侯之赏的同时,也对他手下的十余万虎狼之师——湘军存高度警惕。与曾氏同处于一个战场的其他将帅,一面对他颂扬恭维,好话说尽,一面在暗中竭力挑刺,恨不得将他一棍子打死。
     曾氏对这个局面看得很清楚,但是他的九弟曾国荃和他手下的一批人却昏昏然,沉醉于大胜之中,放火烧南京城,大肆抢劫金银财宝,同时又埋怨朝廷对他们的赏赐太薄。以老九为首的吉字营的将领,与曾国藩对当时险恶局面的清醒认识是一个强烈的对比。
     曾国藩面对这个局面,主要做了下面五个方面的工作:(1)把功劳归之于先帝、太后和朝廷,归之于协同作战的友军。(2)动员牢骚满腹的九弟辞职回家养病。(3)大量裁减湘军,90%的湘军裁掉,朝廷最大的顾虑消除了。最后达成一个交易。本来朝廷是要求湘军将攻打南京时得到的金银财宝交公。但是,这些钱都入了私人腰包。他跟朝廷达成一个协议:军队撤退,朝廷也不要钱了。(4)立即裁撤厘金局。厘金局就是收买路钱的卡哨。(5)在百废待举的时候,他第一件事是修复江南贡院,开科取士,舆论是靠什么人造的?是靠读书人。南京城里被太平天国领导了十多年,正规的科举考试停顿了十多年。曾国藩先修贡院,停顿12年之久的江南甲子科乡试很快举行,18000多个考生来参考,中国科举史上前所未有。很多父亲带着儿子、爷爷带着孙子来参加考试。这一来,大家都歌颂曾国藩圣明。就这样,曾氏及其代表的湘军集团,较为平安地度过了表面风光、内里危机四伏的政治险滩。
    ◎用才理念◎
    -识才用才,是曾国藩成功的第一秘诀
    -许多中进士者,不愿在朝廷为官,而愿意到曾国藩手下做幕僚
    后世对曾国藩有很多争论,看法不一。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有一点几乎没有什么争论,那就是都认为曾国藩很会识才用才。
     曾氏自创湘军,白手起家,建立人才队伍,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最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人才幕府。他的幕府成为晚清人才的渊薮,一时有“第二朝廷”之称。许多中进士的人,不愿意在朝廷为官,而愿意到曾国藩手下做幕僚,这是当时的一个特殊现象。因为在朝廷做官,出息不大,在曾国藩手下做幕僚有出息,能得到锻炼,很快能够提拔。
    曾氏到底是如何网罗人才的?这里略举一个例子:
     胡林翼本来是应湖广总督吴文镕的邀请,带了600名贵州兵,到湖北去援助吴文镕。结果他到湖南湖北交界地时,吴死了,武汉城已经被太平天国打下来。
     胡林翼以一个刚刚提拔的道员身份,一个翰林出身的文人,带领着600人,进退失据,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军饷也没有着落,也没有人管。曾国藩看出胡林翼的才能,他要留下胡林翼和湘军一起作战。于是他给朝廷写报告,说把这支军队留在湖南,一切军饷由湖南来供应。他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他那个时候有那么高的地位,这种话不是那么容易说出来的。
     第三,曾国藩善于识别人才。曾国藩识人主要是建立在他的学问和阅历上的,应该是可以值得重视的。比如说他讲的“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事有归着是富相”、“心存济物是富相”,这些讲的都是一种修养,一种性格,一种处事态度,不是很神道的东西。
     第四,曾国藩很善于使用人才。使用人才才是最后的目的。他的做法是:(1)广收慎用。人才大量接收,但是使用上很谨慎。(2)因量器使。你是什么才,我就把你放到什么地方。(3)区别对待。绝对不能把贤才和庸才放在一起。(4)培养人才。他认为鼓励可以使一个中才变大才。他也很善于储备人才,这方面最大的贡献就是开创公派留学生的先河。
     第五,慎选替手,使事业后继有人。曾国藩一生在人才上,最大的成效就是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接班人——李鸿章。李鸿章是曾国藩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学生。他着意栽培重用李鸿章,使得李鸿章成为他事业的接班人。在曾国藩去世后的30年中,李鸿章执掌中国军事、外交的大权。曾国藩死后,他的名声在很长一段时间比生前还高,这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李鸿章不断为他的老师鼓吹宣扬,这是曾国藩死后名声大显的一个主要原因。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