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军是中国近代史上继湘军之后又一支著名的地方武装。淮军(1862—1900)自成立到消亡的近40年间,正值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频发的苦难岁月,从淮军演绎到后来的淮系集团,涵盖并极大地影响了晚清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有专家称,淮军史几乎就是一部晚清史,一部完整的晚清军事史。 公元1862年 4月8日清晨,上海十六铺码头。 晚清最繁华的航运枢纽。 上海政界要员、商界巨贾战战兢兢伫立岸边,翘首盼望着一支身负特殊使命的武装船队到港。 江对岸,就是太平军的营寨。 一个月前,太平军主帅——忠王李秀成亲自都统12万精兵,将清军层层围住,上海已成一座孤岛。
这只船队从上游安庆曾国藩湘军大营开来,将运来数千名强悍善战的雇佣军,为了迎接他们的到来,上海官绅们付出了巨大代价,仅是雇船运兵就花费18万两银子,这几乎是上海每月税收的三分之一。 这几千援军,是上海官绅们最后的希望。
然而,当这些兵将登岸列队时,人们却大失所望。原来这支武装就是李鸿章刚刚组建的淮军。他们土里土气、穿着不一,武器也是七长八短,他们满嘴脏话,由于在船舱底下闷了几天几夜,身上散发出难闻的气味。 这支军队,看上去就像一群沿街乞讨的叫花子。 有人议论,这些兵并不是出名凶悍的湘军,而是两淮一带乡下人组建的新军,名叫淮军。 那个高个子的主帅,官职也不高,只是个任职不久的道员,也就是地县一级官员,名叫李鸿章。 人们不禁狐疑忐忑:保卫大清的财赋命脉,保全官绅们的身家性命,难道就是要倚仗这名不见经传的淮军么? 谁也没有料到,上海居然能够在太平军凌厉的攻势下坚守如此之久。 自从一年前太平天国失去了长江上游重镇安庆,南京门户洞开,战局陡然逆转。 江浙、苏杭成为太平天国唯一可以倚仗的财税来源和后勤基地,于是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东征。
当时曾国藩湘军的主力还在安徽,而太平军动用总兵力超过50万,在长江下游没有强劲对手。一年间横扫江浙重镇,上海,也志在必得。
攻破宁波、杭州,太平军忠王李秀成对战争前景乐观起来,仅有3、4万守军的上海绝无招架之力,于是他分出不到四分之一兵力约12万人,委任副手统领,围攻上海…… 1862年的年初,上海遭遇一场50年以来最大的暴风雪。飞雪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黄浦江居然结冰封冻,可以行车走马。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