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的边疆民族记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论纲(3)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12:11:00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王文光 江也川 参加讨论
三、小 结 关于二十四史的边疆民族记述与“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进行总结。 第一,二十四史关于边疆民族历史传记的文本书写,重要的贡献是完整地建构了“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谱系,核心是“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具体而言,在相关的正史中,关于民族历史的撰写一般都是按照民族源流、空间方位、生态环境、生计方式、文化特点对谱系中涉及的民族逐一进行记述,虽然司马迁创建的“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谱系存在一些值得讨论的问题之处,但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谱系的建立“首先是开启了中华民族起源一元说,并且成为中国古代关于民族起源的一种正统和主流史观,对中国古代民族观念和国家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次,这种民族起源一元说具有民族认同意识,各民族认同黄帝为共同的祖先,对增强中国多民族国家是具有积极影响的”24。 第二,二十四史中虽然有多民族中国分立时期的正史,例如《辽史》《金史》,但不同的正史都十分重视“大一统”的思想传统,因此二十四史的边疆民族历史书写就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书写。在相关的民族列传中还把“华夷共祖”的民族思想作为维护“大一统”的前提。二十四史中表现大一统意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以大一统政权政治中心作为地理方位的基点来记述民族发展历史与民族关系,《汉书·西域传》在记述西域城郭诸国时就以长安为基点来记述民族历史,例如“婼羌国王号去胡来王。去阳关千八百里,去长安六千三百里,辟在西南,不当孔道。”25这样的记述方式实际上是在大一统的理论基础上强调边疆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在联系性。总体而言,大一统的政治观念一直是多民族中国政治家的一种政治理想,例如蒙古族建立元朝之后虽然有民族等级的划分,但是为了维护大一统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民族政策,对藏族分布地区的治理就是“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吐蕃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26。对女真人则是“设官牧民,随俗而治。”27 第三,从《史记》开始就有一种传统,对每一个民族历史立传的时候都要用一定的篇幅来记述民族源流和空间分布,例如《史记·匈奴列传》开篇就说“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28这样的历史传统一直被历代史家所继承,因此从《史记》到《明史》基本上都是按照民族源流和地区分布来撰写各民族的历史,这是以司马迁为首的历史学家对“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第四,自秦汉以来,多民族中国就存在跨境民族问题,在二十四史中就有了对跨境民族的记述,因此在研究历史上跨境民族的时候,其基本原则应该是以研究多民族中国各个朝代疆域内的民族历史为主,主要考察他们在“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对于历史上是中国中央政权统治,今天已经成为独立国家的民族,我们则要本着历史主义的观点,将其作为当时的民族史料进行研究。对于二十四史中以‘外国’名称出现的论证,所记的内容既有境内的民族史,也有邻国的历史,则主要考察境内民族史”29。值得注意的是,在宋代以后的正史中,开始出现“外国传”,但是在有的“外国传”中却记述的是中国疆域内的民族,例如《旧五代史·外国传》中就把契丹、回鹘、吐蕃、党项这些民族记入《外国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五代时期大部分政权都不能有效控制这些民族,所以《旧五代史》的编撰者就把这些民族写入“外国传”。 第五,在二十四史的编撰者中除了汉族学者之外,还有少数民族学者,例如《宋史》《金史》《辽史》的编撰者就是蒙古族人脱脱,而《金史》的撰写者中就有畏兀儿人廉惠山海牙,《辽史》的撰写者中就有畏兀儿人沙剌班。由于这些人都具有极高的中国历史学素养,因此从《金史》和《辽史》中看不出与其他正史的区别,这应该与他们具有“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与他们已经是“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有关,因此他们才会按照汉族历史学家正史编撰的基本原则进行“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书写。 总之,在二十四史中,今天中华民族共同体当中绝大部分民族的历史都可以追寻。30虽然有些古代民族已经消失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虽然有些民族名称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是通过对二十四史中“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我们都可以找到这些民族的发展历史,也可以看到他们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并且由此梳理出“自在”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谱系,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当下,对二十四史民族列传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当代价值。 注释 1.王文光,江也川.司马迁的民族思想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谱系建构述论[J].思想战线,2020,(3). 2.汪高鑫.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M].黄山:黄山出版社,2016. 3.汪高鑫,郭倩.二十四史民族史撰述与中国多民族国家历史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这篇论文后来成为《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第四章的基本内容。 4.高亨.诗经今译[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316. 5.以下皆见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M].北京: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3317,3318. 6.汪高鑫.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M].黄山:黄山出版社,2016:110. 7.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6. 8.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2811. 9.魏收.魏书·帝纪一·序纪[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1. 10.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9,10. 11.李珍.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民族史观的演变[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12.陶新华.《晋书·载记》略论[J].贵阳师专学报,1995,(3). 13.王文光,王玖丽.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的民族传记及其特点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14.王文光,王玖丽.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史中的民族传记及其特点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15.瞿东林等.二十五史随话[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64. 16.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出版说明”第2页. 17.李延寿.北史·序传[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3341. 18.瞿东林.《南史》《北史》散论[J].史学月刊,1981,(1). 19.高国抗.一部倾向于统一的正史唐李延寿的《南史》《北史》[J].暨南学报,1989,(1). 20.《旧唐书》是五代后晋时官修的一部史书,由宰相刘昫监修,故题为“刘昫撰”,是现在最早且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著作。《旧唐书》原称《唐书》,后来的史学家为了把他和北宋欧阳修等人撰写的《新唐书》相区别,故称《旧唐书》。 2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1. 22.辽史·表一·世表[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4:949. 23.汪增相.明清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J].学习与探索,2012,(2). 24.汪高鑫.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M].黄山:黄山出版社,2016:101. 25.以下皆见班固.汉书·西域传[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62:3875. 26.宋濂,王袆.元史·释老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 27.司马迁.元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76. 28.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1982:2879. 29.汪高鑫.二十四史的民族史撰述研究[M].黄山:黄山出版社,2016:3. 30.之所以要强调“绝大部分民族的历史关系都可以在二十四史追寻”,是因为俄罗斯族等迁入中国境内的时间要晚一些。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张志娟]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
- 下一篇:论王锺翰与马克思主义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