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研究需继续开拓深化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37 中国社会科学网 李永杰 参加讨论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深入开展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研究》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五年来,学界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绩。未来,如何继承优良传统,加快构建抗日战争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学界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岳谦厚、南京师范大学抗日战争研究中心教授张连红,请他们介绍当前抗战研究的相关情况。 全面开花新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网:当前我国抗日战争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集中在哪些领域? 岳谦厚: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早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开始,各个时期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比如改革开放之前大家都专注于中国共产党抗战史或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改革开放初期因思想解放又转向对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关注。以目前的情形来看,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中国抗战研究的讲话以来,实际形成了一种“全面开花”的格局,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对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十分利好。 张连红:近几年抗战史的研究成果丰硕,百家齐放,研究视角和领域不断拓展,有专家甚至提出“新抗战史”的概念。我认为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研究的视野更加开放,从全球史来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在二战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成果越来越多,二战中中国与不同国家的互动与比较研究也日益活跃。二是突破意识形态聚焦战时基层民众日常生活和基层社会结构变化来探讨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层影响。三是围绕战时国共高层战略思想以及战时军史的研究方兴未艾。 中国社会科学网:随着我国抗战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国际学界交流日趋频繁,有学者指出,外文资料的搜集、利用是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学术增长点。据您了解,当前国际学界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关注度如何?是否有重要研究成果或突破? 张连红:从2016年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启动以来,国内抗战研究特别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牵头的“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的上线,嘉惠学林,好评如潮。国外档案资料整理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东京审判资料、李顿调查团资料汇编、战时日军细菌战资料集等相继整理出版,引起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 岳谦厚:外文资料的搜集、利用确实是中国抗日战争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我们学界过去几十年这方面的工作做得十分不好不够,现在要努力去做。但反过来说外国人的记载记忆是不是就是真实客观的?我本人觉得“广罗异本”“彼此互参”才是历史学者应有的态度。过去我们走了一个极端,现在我们不能再走另一个极端,历史虚无主义就是这么出现的。至于国际学界是否关注中国抗日战争或有无什么成果实际很不重要,关键是我们中国学者对待中国抗日战争及其学术问题的态度。 口述史研究有待继续开拓 中国社会科学网:近年来,口述史成为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对抗战研究来说,口述史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的抗战口述史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和进展? 岳谦厚:口述史是历史研究的新范式,亦是抗战史研究的新趋向。由于口述史须从亲历亲闻、亲感者口中获取相关资料和信息,亦就决定了抗战口述史研究更迫切更紧急。同时应看到,由于受访者回忆之误差、研究者方式之欠缺和社会认知之差异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抗战口述史的发展。仅从抢救资料的角度而言,抗战口述史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社会价值。 首先抗战口述史的内容须进一步拓展,一要加强典型战例口述史的采集,抗日战争从表层来看毕竟是中日两国的一场军事较量,离开军事史角度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可能真正地沦为了“玄学”。二是要加强抗战老兵之外的英雄群体口述史采集,抗日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目前,抗日老战士是口述史最为重视的群体,成果也最多。相比之下,对其他群体的口述史则较为薄弱,除劳工、妇女及慰安妇有所涉及外,其他群体的口述史还有很大的空间。比如,一个重要群体——儿童团。抗战时期儿童团站岗、放哨、查路条、送情报,在抗战中发挥了特殊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斗争精神,锻炼了他们的坚强意志,成为解放战争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中坚力量。当年的儿童团员目前健在的相对较多,应当抓紧抢救儿童团的活资料。三是加强其他方面代表性口述史的采集。抗日战争是一场弱国与强国的实力较量,不仅是军事斗争,也包括经济、文化诸多领域的博弈。此外,还有善后问题,比如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慰安妇诉讼等。再比如大生产运动中的南泥湾、农业生产中的互助组、金融方面的晋西北农民银行、文化方面的冬学等,都是值得我们深入开展口述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张连红:自本世纪以来,抗战口述史抢救整理在社会各界日益受到广泛和高度的重视。抗战口述资料是抗日战争研究中宝贵的财富,是整个抗战资料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研究抗战历史过程中,如果没有抗战口述史资料的补充,可以说就很难全面揭示抗战历史的面相。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做好战争亲历者头脑中活资料的收集工作,抓紧组织开展实地考察和寻访,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抢救整理抗战口述史,不仅可以弥补第一手档案文献资料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民族记忆。 近几年来有关抗战口述史的成果主要集中三个方面:一是日军暴行受害者的口述调查,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战时劳工口述、细菌战受害调查口述。二是抗战老兵口述。三是特殊群体民众的口述史,如流亡学生口述、殖民教育口述、大后方妇女口述等。较有影响的口述史著作有:朱成山主编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张连红、张生等编的《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幸存者调查口述》,张建军、张生主编《被改变的人生:南京大屠杀增存者口述生活史》,何天义主编的《二战掳日中国劳工口述史》,王选主编《大贱年—1943年卫河流域战争灾难口述史》,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日军在浙细菌战受害者口述资料》,袁成毅、丁贤勇主编的《烽火岁月中的记忆:浙江抗日战争口述访谈》,张连红主编的《烽火记忆——百名抗战老战士口述史》、张连红、吴先斌编《南京保卫战老兵口述史》,齐红深主编的《流亡——抗战期间东北流亡学生口述历史》,李丹柯的《女性、战争与记忆:35位重庆妇女的抗战讲述》等。 中国社会科学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还需在哪些研究领域继续开拓和深入,请简要谈谈您的看法。 张连红:今年是抗战胜利75周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抗战史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后研究努力方向:一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中华民族的视角来研究中国抗战,从中国历史中挖掘中国抗战为什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三是从制度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共产党发动的全民抗战体制对中国抗战、战后中国和当代中国的影响。 岳谦厚:从中国抗日战争史或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史的角度来看,沦陷区社会和沦陷时期的国人心态史是中国抗战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课题,道德文化沦陷和身体心理沦陷可能比国土沦陷更可怕。同时,根据地民众为何支持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为何魅力无穷?研究好了诸如此类的问题,新时代的“四个自信”一定会更有力更坚挺。 本网记者 李永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