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曹甸战役历史真相 刘少奇陈毅曾作自我批评(2)

两天后,中共中央书记处复电:“同意在叶挺过江之后,以叶挺为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陈毅为副总指挥。在叶挺未过江前,由陈毅代理总指挥。并决定,以胡服为政委,叶、陈、胡统一指挥所有陇海路以南之新四军与八路军……”
     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海安城召开成立大会,其所辖部队有陈毅兼指挥的苏北指挥部、张云逸任指挥的江北指挥部、李先念任司令员兼政委的豫鄂挺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的八路军第四纵队以及黄克诚任司令兼政委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等。
    从这时起,黄克诚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正式归陈毅指挥。这是自红军时期起,黄克诚第二次直接在陈毅的领导下工作。
     刘少奇对于华中统一军事指挥问题的顺利解决极为满意。作为中原局书记、新成立的华中总指挥部政委,他意识到自己对发展华中所承担的责任,因而不得不更多地、超前地去考虑一些问题。在刘少奇的战略设计中,苏北将是整个华中抗战的指挥部所在地以及战略大后方。为此,巩固与扩大苏北根据地则是当务之急。苏北固,则华中兴。而要解决苏北问题,就不得不面对一个绕不过去的坎,那就是韩德勤。
     韩德勤时任国民党苏鲁战区副总指挥兼江苏省政府主席。黄桥战役后,他率部退守兴化、曹甸一线,深沟高垒,坚固工事,以图再起。
     可以说,武力解决韩德勤与统一华中军事指挥,是刘少奇抵达苏北后并重思考与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而两军会师与华中总指挥部的成立,又为武力解决韩德勤创造了条件。由此,在新四军军史上颇受争议的曹甸战役的帷幕渐渐拉开……
    曹甸战役由华中总指挥部直接指挥,黄克诚在战略战术上均提出不同意见
    组织曹甸战役以彻底解决苏北问题的战略思路,由刘少奇率先提出,但决策过程却异常复杂。
     此前的华中已有一股逆流潜滋暗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向朱德、彭德怀、叶挺发出皓电,诬陷八路军、新四军“不守战区范围自由行动”,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限于电到一月内全部撤到黄河以北。继之,蒋介石又密令顾祝同部队从浙赣前线抽调兵力,部署围歼皖南新四军军部及其所属部队,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部30万大军压向华中。韩德勤则企图“恢复黄桥决战前的状态”。
     面对波诡云谲的政治形势,尚在皖东的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在黄克诚与陈毅两部会师后的第二天,即致电中央建议:“乘胜继续向兴化前进,占领兴化,彻底消灭韩德勤部,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继之,刘少奇又致电陈毅、粟裕、张云逸并报中央提出:“如能驱走韩便可组织华中敌后民主政府与总司令部,使我公开正式站在领导地位。”
     毛泽东对刘少奇的这一建议非常谨慎,认为暂不宜攻打韩德勤。他在给刘少奇等华中负责同志的电文中指出:“估计到韩与蒋、顾(祝同)之关系,他又是战区总司令及省主席,暂时尚不宜取彻底消灭政策”,“必须保留兴化及韩德勤方有文章可做”。
     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会师并对韩德勤形成的逼压态势,令时任三战区司令长官的顾祝同非常担忧。他遂与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周恩来交涉,提出和缓救韩。为此,周恩来电告中央,并提出:“我方重心应求得逼韩让步……留韩德勤在,不仅可使顾祝同对我江南新四军让步,对蒋亦有缓冲讲价余地,对李(宗仁)、白(崇禧)亦有教训作用。如彻底驱韩,则蒋一不做、二不休,只有拼到底。”中央随即将周恩来意见转告刘少奇,并重申“不彻底驱韩”方针。数日后,中央又急电刘少奇:“我方已答应蒋介石停止军事进攻,如我占领兴化,蒋恼羞成怒,有扣留恩来、剑英二同志可能,我应距兴化50里一带停止,进行和平谈判。”
     刚到苏北的黄克诚从根据地开辟后的实际情况出发,也认为暂时不宜主动攻韩。后来黄克诚专门说到这一点:“从苏北斗争形势看,我们刚刚到达淮海、盐阜地区,顽军残部、伪军、土匪、特务、反动地主武装等到处骚扰暴乱,根据地内很不稳定。当务之急,应是剿灭匪顽,发动群众,巩固根据地,先把脚跟立稳,再相机解决韩军。”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