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后来也把自己的这种印象写进了回忆录中:“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他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在我们讨论之际,轻而易举地就点破了我们新关系的实质,似乎除此之外别无明智的选择。” 基辛格一行离开北京的第4天,即7月15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关于基辛格访华的内容相同的公告。
这则公告的发表,对于整个世界来说犹如一个平静的湖面上扔下了一枚重磅炸弹,立即震惊了世界--长期对立的共产党中国与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美国走到了一起!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着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在谈论这个消息。
3个月后的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来华访问,为尼克松总统访华作具体安排,并就尼克松访华的中美联合公报问题进行谈判,还就台湾、印度、朝鲜、日本、南亚次大陆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 这次基辛格从容地在中国待了7天,当时周恩来刚处理完林彪叛逃事件不久,不顾紧张、劳累与基辛格会谈了10次。
对于尼克松访华时的中美联合公报,基辛格事先准备了一份经过尼克松审阅和批准的草案。这个草案长约3000字,包括了访问情况、两国关系的一般原则、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台湾问题等4个部分,是按国际惯例的老套路起草的。草案在含糊其辞地强调共同点的时候,掩盖了双方的分歧。并在台湾问题上有意回避不谈美国撤军问题,反而要中方承诺只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0月22日下午会谈时,基辛格将他和他的助手们绞尽脑汁搞出来的这一草案提了出来,此时,他们对这个公报草案非常得意,觉得这是一份“杰作”。没想到周恩来很不满意美方起草的草案,他指示章文晋:由我们另外起草一份对案。并提出:按照过去同蒋介石达成协议的办法,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的分歧,同时也吸取美方草案可取之处,写出双方的共同点。“各说各的”的原则,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
中方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拿出了另一份非常独特的公报草案,它完全打破了老一套格调。在中方草案的序言中,概述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基本情况。第一部分要求各自写明对国际形势和重大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中国方面以十分明确的语言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美方部分留下一些空白页由美方自己写。第二部分吸取双方共同点明确了建立中美关系的共同原则和共同声明。第三部分各自说明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第四部分写明改善双边关系的某些具体建议。 中方草案递到美方手中,经过一番解释和紧急磋商,基辛格和他的助手们终于明白了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
正在基辛格与周恩来谈判的时候,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问题,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一结果,连一贯以精明著称的基辛格也没有预料到。
经过反复商谈,基辛格接受了中方关于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美方的修正方案和补充意见。双方终于就公报草案达成了初步协议。
就在基辛格即将离开钓鱼台国宾馆时,联合国大会的表决结果传到了。11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来到钓鱼台与基辛格话别时,悄悄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而对基辛格则守口如瓶。毕竟,此时如告诉正春风得意的基辛格,定会使其难堪,这不是周恩来为人处世的方式。
乔冠华负责到首都国际机场送行。车子开动了,乔冠华和基辛格同乘一辆红旗轿车。两位外交家不知不觉聊到了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时间问题。
“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中国能恢复席位吗?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中国席位提案进行表决。”乔冠华明知故问。基辛格不假思索地友好地一笑,“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我看不见得吧?”乔冠华仰面大笑,笑声里充满了基辛格根本没有察觉的无比自豪。
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坐他的专机“空军一号”来到中国,开始他的对华访问。周恩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身份,亲自在北京机场迎接。
当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走出他的专机时,他为了让世界记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有意把其他随员先暂留在了机舱里。身着厚重灰色呢大衣的尼克松与身着红外衣的夫人帕特走下舷梯,身后没有任何人跟随,当走到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他的手,急步朝站在舷梯外两三步远迎接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也把手伸出来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隔绝了20多年后,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拍摄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含笑说:“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在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结束后,随尼克松访华的罗杰斯、基辛格等随员才获准走出机舱。军乐队这时奏起了《星条旗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周恩来陪尼克松检阅三军仪仗队后,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高级红旗轿车,直驶尼克松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
车过天安门广场,尼克松见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没有他在纪录电影上看到人山人海的欢迎场面,他的希望落了空,心里不免有些黯然。
周恩来善解人意,主动热情地边指一闪而过的建筑物边介绍:“这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多次接见过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那是革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行来到钓鱼台国宾馆,邓颖超早在宾馆等候。周恩来把尼克松、基辛格的白宫人员安排在18号楼,又将罗杰斯和美国国务院官员安排在6号楼。尼克松由此看出周恩来非常熟悉美国国情,对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之间奇怪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了如指掌。 当天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基辛格。 当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尼克松及其夫人帕特一行。
周恩来用丰盛的晚宴招待尼克松。尼克松和帕特熟练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周恩来微笑着对帕特称赞说:“总统和你都能熟练地用筷子,不简单!”帕特骄傲地将筷子一举,说:“为了来中国,我们在白宫都学着用筷子,练了近半年!”
接着,周恩来指着摆放在餐桌上的“熊猫”牌香烟对帕特说:“总统夫人,我们要送给你两样东西……”帕特以为要送她香烟,大吃一惊:“你说……香烟?我不会抽……”周恩来笑了笑,解释说:“不,不是烟,我说是熊猫。我们要送你们两只熊猫。”
帕特惊喜地拿起一包精制的香烟,指着烟盒上画的可爱的熊猫,大声对尼克松说:“喂,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
美国人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看到这个消息,立刻引起全国性轰动,一时成为美国人争相谈论的话题,掀起一股“熊猫热”。《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
2月25日,周恩来同基辛格会谈,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辞问题交换意见。由于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分歧,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仍然没有定下来。当时,美方担心如果公报不能发表,尼克松的访华成果就无法体现。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谈时说:“反正双方观点已经接近了,我们也报告了毛主席,说已商定要写最后从台湾撤军的问题,但还要设法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措辞表达。”基辛格立即表示:我们十分欣赏中方所表现的慷慨和公正的精神。 当晚,由于联合公报还没有定稿,周恩来在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的答谢宴会致辞时,只讲了中美之间的分歧,而没有讲共同点。 26日凌晨,双方对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已经谈定。经过文字推敲和修改,次日定稿。
2月27日晚上,中国方面为尼克松举行最后的宴会。在轻松舒缓的乐曲声中,周恩来与尼克松频频举杯,一周来的紧张情绪也已然退尽。
尼克松端起酒杯,走到麦克风前作了这次访问中从未有过的即席讲话:“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尼克松还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2月28日,就在尼克松即将结束访华回国的时候,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是:“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这份《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开始走出对抗,走向合作和正常化。
送走尼克松之后,周恩来当天乘飞机自上海回到北京。新华社记者问:“总理,有个美国记者报道尼克松访华的结果,用乒乓球的比分来比喻中国对美国,21:2。可以报道吗?”周恩来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人家可以那么写,我们可不能那么说。公报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学会把眼光看到未来。” 事后,中美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联络处。
1979年1月,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遗憾的是,周恩来没能等到那一天,未能亲眼见到自己与毛泽东打开中美新关系结出的成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