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林彪对平津战役的两次建议 毛泽东全部采纳(2)

(三)太原已成死城,在我军歼灭傅作义及其所属之中央军后,屈(届)时可随时轻易拿,故太原之敌横直可歼灭的,并可有意留在打了平津之后作为那时无仗可打时的目标。”
     这个电报除建议不攻太原外,还建议对所包围之失望采取“围而不攻”的办法,以达到拖住敌人的目的。这对后来毛泽东在平津战役中采取隔而不围、围而不打的方针的形成无疑有着一定的影响。
     林、罗、刘的建议立即引起毛泽东的重视。16日,毛泽东电示太原前线的徐向前、周士第,征询推迟攻击太原的意见,电称:估计到太原攻克过早,有使傅作义感到孤立,自动放弃平、津、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向南撤退,增加尔后歼灭的困难,请你们考虑下列方针是否可行:“再打一二个星期,将外围要点攻占若干并确实控制机场,即停止攻击,进行政治攻势。部队固守已得阵地,就地休整,等明年一月上旬东北我军入关攻击平津时,你们再攻太原。
     但是,毛泽东觉得林彪等提出的包围张家口、保定的建议似不可行。毛泽东认为,华北第二、第三兵团集结在一起,可以阻止傅作义嫡系部队向绥远撤退,但不能阻止蒋傅两系部队向海上撤退,“包围张家口也不能达此目的”。因为“敌共有三十五个步兵师、四个骑兵师,敌如决心从海上撤退,可以集中十几个师将张家口之敌接出来,集中于津、沽逐步船运。”而“保定守军是两个保安队组成的师,包围与否不关大局,近亦有撤退模样”。
     更重要的是,林、罗、刘的这个建议电引起了毛泽东进一步的思索。毛泽东认为,“可以停止对太原的攻击”,但要华北徐、周兵团放弃十万人近月余苦战攻占的阵地,开至张家口去担负包围任务,“一则阎敌将出城滥扰;二则部队情绪上转不过来;三则我军未到张家口,而张家口之敌势将惧歼先逃。”撤围归绥,停攻太原,只能起到在心理上减轻傅作义迅速决定逃跑的作用,如果傅作义要放弃平津,华北军区部队仍难以阻止其逃跑,而这正是毛泽东最不放心的。由此带出毛泽东另一层考虑,这就是请林彪等考虑东北主力是早日入关为好,还是在东北完成休整计划然后入关为好,“我们考虑过你们主力早入关,包围津沽、唐山,在包围的姿态下进行休整,则敌无从从海上逃跑。”
     由林彪等的停攻太原建议引出毛泽东要东北野战军早日入关,这恐怕是林彪始料不及的。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建议和后来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对平津战役的胜利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战役第二阶段,毛泽东计划“先攻塘沽后攻天津”,林彪根据实情建议“先攻天津后打塘沽”
     华北军区部队在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的配合下,杜绝傅作义集团西逃之路的同时,东北野战军又以神勇动作封闭了傅作义的南逃道路。使傅作义这只“惊弓之鸟”成了“笼中之鸟”。战役第一阶段目的顺利达到。
     战役第二阶段是攻击阶段,按毛泽东的设想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即北打新保安,南打塘沽,最后夺取北平。12月21,华北杨罗耿兵团三个纵队六万人向新保安发起攻击,次日全歼傅作义嫡系第三十五军,解放新保安,随后解放张家口。北面捷报频传,南面却迟迟没有动静。南面所以没有动静,是在先打塘沽还是先打天津上,毛泽东与林彪不一致。
     按毛泽东的设想,西线的新保安,东线的塘沽,是天津战役棋盘上关键的两个点。塘沽,位于渤海湾,距天津约45公里,是华北地区的重要港口,也是平津国民党军出海的唯一通道。毛泽东告诉林彪:“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局皆活了。”只要两地打下,傅作义陆路海路都被封住,傅八义便插翅难飞。新保安拿下后,塘沽作战便提上日程。早在12月8日,毛泽东即给林彪明示东野入关后的三步曲是:隔断天津,包围唐山,歼击芦、塘之敌。现在前两项目的达到,就等着打塘沽了。后来毛泽东又几次指示打芦、塘。毛泽东认为:“以主力歼灭芦台、塘沽之敌,控制海口于我手中,则全局胜算在望。”
     林、罗、刘按毛泽东的这一计划,于21日表示,决“先攻塘沽,后攻天津”。并决定以七纵四个师,二、九纵各三个师共十个师的兵力,由七纵司令员邓华、政治委员吴富善统一指挥夺取塘沽,为使准备充分起见,攻击时间定在27日以后。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