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震惊世界 1975年中美“7·15”公告发表前后(2)

周恩来用一种得体的语言说,中国已经从各个渠道收到美国方面发来的信息,“但是这是第一次美国领导人通过第三国领导人向我们传递信息。美国知道巴基斯坦是中国的伟大朋友,因此我们把重点放在这一信息上”。
     周恩来承诺,总统的私人代表即将应邀去北京。诚然,这次会见的目的是讨论“从中国领土台湾撤军的问题”,不过基辛格认为这是一般性的例行公事,用这样的方式向当时中国的主要敌人美国发出邀请,可以不至于太影响中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纯洁。对于不能实现的任何合作,毛泽东、林彪、周恩来是不会明确表明态度的。
     希拉利带来的这一信息至关重要,这一信号是直接的、容易理解的,即使美国人接受有困难,也无法拒绝。希拉利一离开,基辛格立即沿着大厅走进椭圆形办公室,同尼克松谈了很长时间。他们一致认为应该准备接受邀请。
    于是基辛格起草了一份回函,于12月16日交给希拉利。信笺上没有一个印刷文字或美国政府的水印图案,公函也没有署名。
     收到美国人的回函后,12月18日,毛泽东长时间地接见了埃德加·斯诺,间接地表示中国希望马上与美国会谈,尼克松总统可以前来中国会谈。
     又过了4个月,1971年4月26日,美国白宫秘书齐铭勒在新闻发布会上宣称:尼克松总统希望有一天能够访问中国。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希雷在记者招待会上也说:本政府若干时候以来一直是希望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善关系的。
     4月31日,毛泽东与斯诺的谈话以《毛泽东访问记》的形式在美国《生活》杂志上发表出来。尽管此时一些事件已成为历史,但斯诺的报道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响,成为许多报刊、电台的头条新闻。日本《读卖新闻》说:“中国又向世界扔出了一颗‘炸弹’,是为了抢先抓住正在变化的世界形势,以极长远的观点下了行动的决心。”
     斯诺和毛泽东的会见“影响之大不仅在美中关系方面,在全世界的范围内,也将是超乎想象的”。法国和德国报纸都迅速报道了“毛泽东和尼克松希望会谈”的消息。法国《战斗报》评论说,毛泽东的谈话是“一项最重要的声明”。
    二
    在获得美国的信息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明确指出,要解决中美两国的关系问题,就得同美国的当权派谈。
     1971年2月,尼克松在美国国会作外交报告时说:“在今后一年里,我要仔细研究我们应当采取什么进一步的步骤,以创造美中人民之间扩大交往的机会,以及怎样消除实现这些机会的不必要的障碍。”并表示:“凡是我们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去做。”
    1971年4月,中国决定邀请在日本参加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马上同意。
     4月14日,周恩来接见美国乒乓球队时说:“你们这次应邀来中国访问,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来往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
     “小球推动了大球”,中美两国互相摸清彼此的战略意图后,周恩来不失时机地于1971年4月21日通过叶海亚总统向美方发出邀请:“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
     尼克松获悉后极为高兴,并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会谈。基辛格在6月15日以后来中国。”
     中国原主张基辛格公开来。毛泽东说:既然要来,就公开来嘛,何必藏头露尾呢?周恩来也认为:这个秘密很难保守。但美国回信坚持要秘密来。中国方面只好说在中国境内可以保密,在中国境外就没办法了。
    5月31日,中国请叶海亚·汗转告尼克松中方意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