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的沉浸传播
http://www.newdu.com 2024/11/25 08:11:37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 苟晓丽 参加讨论
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南方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在重庆,承载着红岩精神的红岩革命纪念馆、红岩魂陈列馆、渣滓洞、白公馆等地,已成为宝贵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人们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岩精神的洗礼。在互联网和媒介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红岩景点管理部门不断创新发展,推出“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 展览,在全国文博系统首次采用两屏三幕全息3D成像技术等沉浸媒介,创造性运用沉浸传播形式,讲好红岩故事,传播红岩精神。 沉浸媒介:红岩精神沉浸传播的技术基础 由VR、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媒介新形态,具有独特的技术本体、客体、过程、知识和意志等,具有使人体验沉浸感的特征,被统称为“沉浸媒介”。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具有沉浸媒介的最明显表征。沉浸媒介以全息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高科技手段为依托,在特定范围内产生拟真环境,人们借助必要的设备,在该拟真环境中获得真实的视觉、听觉和触觉,并以自然的方式与拟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沉浸体验。沉浸媒介以其先进的技术,构建起拟真环境,延伸人体的感知系统,营造出沉浸的氛围,赋予了人们更加强烈的临场感和参与感,让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的光彩。红岩革命纪念馆在2018年9月推出升级版的“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 展览,在“红岩记忆数字体验厅”,人们可以看到利用双曲三维穹幕技术将《巴渝往事》巨幅油画变得生动而鲜活,油画中的人行走在街上,船行驶在江中,一切都安然有序,人们完全沉浸在“重庆大轰炸”前夕渝中半岛的生动叙事当中。而VR技术打造的影片《愈炸愈强》,画面极具震撼力,节奏强烈,情节紧张。尽管只有短短的四分钟,但人们犹如亲临 “重庆大轰炸”现场。沉浸媒介在红岩精神传播中的充分运用,建立起了红岩精神沉浸传播的技术基础。 虚拟在场:红岩精神沉浸传播的理论基础 “在场”和“缺席”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在场是主体在现场与“场”发生关系,即身体在场,身体在场是传统传播的必要条件。传统的人际传播等,只有身体在场才能与场内的人或事发生互动。而在沉浸传播背景下,沉浸媒介营造出拟真环境,虚拟现实技术增强人的身体能力,人的身体和意识可以在拟真环境中感知和沉浸,使原本的不在场成为虚拟在场。媒介亦是“生者的幻象”,承载着人的灵魂,可以超越身体、超越时空进行有效的交流。唐·伊德《在技术中的身体》一书中说道:“身体通过技术实现对知觉的转化和增强。”虚拟在场让人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进行在场交流。在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中,身体在场已无可能,而虚拟在场通过拟制过去的环境,人们借助VR等虚拟技术手段,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事件,产生强大的情感带入和关系带入。人们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因参与而产生分享的意愿,在深度沉浸中达到传播的效果。“虚拟现实”技术指引的是一种深度融合各项感官潜能的生活方式和传播方式。由此,人们在参观红岩革命纪念馆时,通过VR技术虚拟在场感受重庆大轰炸的飞机轰鸣,眼耳身心都沉浸于历史事件当中,从中感知领悟红岩精神。 情绪唤醒:红岩精神沉浸传播的心理动因 所谓沉浸,是指逼真的虚拟环境使得人们获得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在沉浸状态下,人们更容易“用灵魂注视事物本身”,全身心地沉浸在事物本身之下,情绪被充分唤醒。情绪是人们生活中常见而重要的心理状态,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情绪能够在生理或心理被外界刺激下重新产生反应,即被唤醒。情绪被唤醒的前提是,一方面要接受到外部环境的刺激,并对外部环境形成认知,另一方面基于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引发对自我目标等的内在感知。情绪唤醒还有程度之分,情绪唤醒度是指与情感状态相联系的机体能量激活的程度。真实的、在场的场景通常会产生更高的情绪唤醒度。人们在参观展览时,在沉浸媒介营造出的虚拟在场氛围中,接受到来自拟真环境的外部刺激。人们在鲜活的《巴渝往事》画面中感受到重庆大轰炸前夕渝中半岛的安宁和祥和,在激烈的“重庆大轰炸”VR电影中感受到危机和恐惧,身临其境的外部环境刺激激发出高度的情绪唤醒。人们在沉浸状态下,高度感知红岩历史事件,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在南方局的艰苦活动,对重庆大轰炸等历史事件,对江姐等红岩英雄人物的情绪被激发。研究还表明,情绪唤醒能够增强记忆。尤其是情绪的高唤醒度经历,能够显著增强记忆,让人印象深刻。红岩精神的沉浸传播,能高度唤醒人们的情绪,从而对红岩故事印象深刻,对红岩精神高度认同,提升了人们分享红岩故事和传播红岩精神的意愿。 价值认同:红岩精神沉浸传播的传承动力 笔者对参观过“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 展览的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在沉浸状态下,身临其境感知红岩历史,情绪的唤醒度更高,对红岩精神的理解更为丰富;对国家的苦难,共产党的艰难,共产党人的英勇和无畏,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有深深的共情,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传播意义构建的终极目的,就是实现共享价值,人们之间达成共识。红岩精神通过沉浸传播,让人们在虚拟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历史,在体验中感悟崇高,在参与中怡情养志,增进人们对新中国成长史和共产党发展史的理解和认识。红岩精神沉浸传播,增进了人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而对红岩精神的价值认同,在“崇尚个性追求和物质享受的今天,无疑是一种特别的教育和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为人们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了具体的精神依托和情感归属。对红岩精神的价值认同,是人们传播红岩精神,将之代代传承和发扬光大的不竭动力。 (本文系2019年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思政专项“红岩精神涵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19SKSZ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碑刻文化与历史记忆
- 下一篇:地区移民史体现文化“血脉”